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名家 > 山水画 > 山水画创作不会营造“意境”?关键你不悟“藏露”之要诀

山水画创作不会营造“意境”?关键你不悟“藏露”之要诀

更新时间:2020-11-24 文章来源:集雅斋 文章作者:集雅斋 点击次数:2364

意境对于山水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许多人画很长一段时间的山水画,就是不会营造意境。这与他不明白“藏露”之要诀有关,本文就“藏露”之要诀作一简单讨论,希望能给你带来一些有用的启示。

晁海六尺山水画作品《湖光山色》 

一、何为山水画中的“意境”?

山水画中所谓的“意境”,是指画家通过手中笔墨所塑造出的图景,使人通过品读观赏之后,得到不同的感悟和启示,感受到意味无穷却又难以用言语表达的意蕴和境界。

其特点是境中有情,情中有境,情境交融。在反映山石林木“境”的同时,相应的体现作者的“意”,即作者借山石林木这些外在形象来表现内在心境,寓心境于形象之中。

其意境有大与小、深与浅之别,不会因为你的画幅尺寸大而导致境界大。古代的山水大家,虽然在极小的尺幅中表现出博大精深的苍茫意境。

杨帅四尺横幅山水画《雨意清音》

二、如何营造山水画中的“意境”?

关于山水画中“意境”的营造,就得谙熟“藏露”之要诀。否则,很难营造出意境深远之作品,打动不了观众。

“藏露”是山水画营造意境的重要手段之一,山水画贵在含蓄内敛。只要你藏得好,露得巧妙,可以使“无声之处胜有声”,“笔不到而意自到。”

在山水画创作中,常常借助烟云的掩映,林木的前后左右的穿插,道路桥梁的断续等方式,使人觉得山崖之高耸,林木之苍浑、溪流之深远,物象之广阔。从而引发观赏者的无穷想象,感慨万千。由此触动内心深处的潜在意识,勾起过往的经历,让人感悟到宇宙之无穷,人类之渺小,历史之沧桑,人类竟生命之短暂,从而受到启发,给人以强大精神力量。

山水物象之“藏”其实是为了更好的“露”,郭熙认为“山欲高,尽出之则不高,烟霞锁其腰,则高矣。”古人对“藏露”之要诀是非常谙熟的,有这么一个故事,大家或许都听说过,故事是这样的:

一位造诣非常深厚的山水画大家,为了考察他学生的创作能力到底如何,特意以“深山藏古寺”为题来训练。在交上来的画作中,绝大部分的画家要么在高大的深山中,露出一座寺院,几位和尚在扫地或煮茶等。但这些画作,均令老这位山水大家不满意,但是,却有一名学生的画作得到老师的大加赞赏。

这位学生的画作,打破常规,与众不同,特别是他在藏与露得处理上显得非常巧妙。只见画中一座挺拔高耸的大山,林木葱郁繁茂,云雾缭绕,山中却看不到寺庙,哪怕一角也不画。他只在一条弯曲的羊肠小道上,画上几个挑水桶打水的小和尚,山脚下就是一条小河,一个小和尚正弯腰用水桶打水。观众经过仔细观赏并思索之后,就会恍然大悟,深山中必然隐藏着寺庙,只不过被繁茂苍郁的林木隐藏起来了。

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准确把握了“藏”字的含义,巧妙的处理画面中寺庙与和尚的“藏”与“露”的关系。寺庙“藏”得恰到好处,羊肠小道和打水的小和尚就要“露”。否则,就不会引起观众的联想,不明白画外之意,观众就很难感悟到“深山藏古寺”了。

蓝国强国画山水画《古寨泉韵图》 

三、结语。

总而言之,山水画的创作是以“意境”为胜的,那些不懂巧妙的运用“藏露”的山水画家,是很难画出高品格的山水画的。对于藏露的运用,只有在平时多看、多感悟古人的绝世佳作;有时间还要求多到名山大川中去游览,亲身感受和体悟到物象之间是如何“藏露”的,从造化中直接获取第一手素材,方可在实际的创作中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