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坚持走山水画独立发展道路,别动不动就喊“创新”

坚持走山水画独立发展道路,别动不动就喊“创新”

更新时间:2021-03-15 文章来源:集雅斋 文章作者:集雅斋 点击次数:1466

自古到今,中国山水画的发展道路是曲折和艰难的,呈波浪线上升趋势,是不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这个人的名气和社会影响有多大。因为山水画是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这片肥土上的,一直都是按照自己独立的发展道路前进的。特别是近代某些山水画家,由于笔墨功夫及文化修养远不如古人,更静不下心来实实在在的下功夫,他们满脑子都是如何“创新”。于是搞一些花里胡哨的外在形式来改造山水画,或模仿西方油画的方法来画山水画。殊不知,这条道路,已经被前几代人证明过了,是完全走不通的。本文对这些“创新”问题作一简单探讨,欢迎诸方家批评指正!

余静青绿国画《云消门外千山绿》 

一、中国山水画为何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借鉴西方绘画的经验有何不可?

1、中国山水画根植于“传统文化”这片肥土,无文化底蕴的山水画注定要灭亡的。

历览古今山水画史,从魏晋发源到当代山水画。从东晋宗炳的《画山水序》开始,就给山水画的发展道路明确了方向,文化是山水画发展的根,山水画的最终目的是写心畅神。山水画家通过画山水画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历代山水大家无不是“志道据德,依仁游艺”的修道之人。孔子说的“十五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距”这段话,说的就是山水画家在不同层次水平,所创作出来的山水画境界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个过程也是画家精神生命成长的过程,是一种内在修炼的过程。

2、如果脱离的中国传统文化,以西方绘画方式来“涂抹”中国山水画,其结果注定要失败的。

这是因为中西方文化理念的差异巨大,是不可调和的。是没法以人们的主观意愿来消除的。中西方文化的核心理念其在于对待主、客观世界的不同理解,这两种不同的文化理念犹如地球的南北两极一样,是文化世界中的不同极点。

中方文化看待世界往往是以一个整体和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的,在艺术表现上追求“天人合一”的大境界,在构图上采用“游观”的视角,而不是西方绘画中的固定视角。西方文化,看问题往往是采取“二分法”来看待。也就是说,对于同一件事物,在西方人的眼中,要么就是对的,要么就是错的,没有第三种可能。而中方文化则是这种事物在今天可能是对的,明天或许就不对了,再过些日子,也有可能又正确了。这并不是说中方文化没有原则性,墙头草,相反中华文化的原则性非常强。

中华文化主要还是以“感悟性”的方式来认识世界,诸如“得意忘言”、“得鱼忘筌”这些成语说的就是这种感悟文化。西方文化确实不是这样看待世界的,他们认识世界是一根筋的,他们认为世界是客观的,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是以“科学”手段来进行的,“解剖”、“一分再分”是他们常用的手段。西医手术就是最好的证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实在不行,就切掉好了。而中医则采取完全相反的做法,那就是以“整体”、“综合”的方式来进行“望闻问切”。头痛或许就是心脏出问题,或是脚趾头感染引起的。

由此可见,中国山水画必然要走自己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只有这样才能在中国传统文化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才有可能结出硕果。

李树林四尺横幅山水画《渔歌》

二、结语。

总而言之,中国山水画的发展道路有着自身的发展规律,是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是不以某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走“中西结合”的道路是行不通的,因为中西方文化理念的巨大差异所导致。真正有志于山水画的人士,想必已经知道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了,千万别整天老喊“创新”,不去切切实实的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如果总是以这种“创新”“超越古人”口号来学习创作山水画,注定是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