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清“四王”山水画笔墨特点到底是怎样的?甜熟有余而生辣不足

清“四王”山水画笔墨特点到底是怎样的?甜熟有余而生辣不足

更新时间:2021-03-17 文章来源:集雅斋 文章作者:集雅斋 点击次数:1280

接触过山水画的朋友,一定对清“四王”有一定的了解,都知道“四王”的摹古山水画。在当时可是画坛主流,犹如当代的“院体画”,他们执画坛之牛耳,引领画坛之审美倾向。可是,如果站在历史的高度俯瞰整个山水画史,可以明显看出“四王”山水画给人一种“甜熟有余而生辣不足”的感觉,整体来说是走下坡路的。为何产生这样的原因?本文对此作一简单探讨,欢迎诸方家批评指正!

一、“清四王”是指哪四位画家?创立什么画派?

所谓的“清四王”,主要是指清代以“四王”为主流的山水画派,四王是指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王翚这四人。

“四王”所创立的画派对后世影响不小,主要分为“娄东画派”和“虞山画派”。

“娄东画派” 主要画家为:

王时敏、王鉴、王原祁、黄鼎、唐岱、方士庶、张宗苍、董邦达、钱维城、曹培源、金永熙、李为宪、王叔铭、温仪、华鲲、王宸、华鲲、王撰、王杲、王愫、王学浩、王三锡、王采蘋、王采蘩、王采藻、王守真、王国光、王湘、王应魁、王应麟、王应绶、王应鸿、王宣、王凤仪、王三锡、盛大士、汤贻汾、朱本、刘泳之、王廷周、王应绶、王湘、华翼纶、金霞起、姚廷木、陈镛、陈鼎、黄钺、郎标昌、秦炳文、奚冈、戴熙、陈若木、黄宾虹、张之万、顾法、吴大澂、陆恢、何诗孙、顾麟士、萧俊贤、吴澂、冯迥等。

“虞山画派” 主要画家为:

王翚、吴历、王畴、王玖、元钟、杨晋、顾昉、虞沅、宋骏业、释上睿、蔡远、董邦达、徐玫、荣霖、沈桂、汪亮、方兰坻、金学坚、徐溶、胡节、王俊、唐俊、姚匡、袁慰祖、张鹏翀、张浦山、奚冈、黄小松、吴竹虚、戴醇士、沈石樵、徐方、顾文渊、蔡嘉、李世倬等。

二、“清四王”山水画笔墨特点分析。

“清四王”的山水画主要特点就是以摹古为能事,甜熟有余而生辣不足。

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社会原因、个人原因等。但不管怎样,跟董其昌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大家都知道,董其昌是“摹古”的祖师爷,也是“清四王”的老师。因此,“清四王”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摹古”山水画,主要是受到董其昌的影响导致,董其昌的山水画同样具有“甜熟有余而生辣不足”的特点。他们以南派山水画,也就是以董巨、元四家山水画为正统,而对北宗山水画是打压和不屑一顾的。

所谓的“甜熟”,是指对古人的用笔之法度,丘壑之布列等技巧层面上的东西,极度熟练,达到极度熟练的程度。

所谓的“生辣”,是相对“甜熟”而言的,是指在山水画的过程中,要具有强烈的求新心态,不能机械的重复以前的用笔习惯以及丘壑布局习惯,大胆的尝试不同的用笔方式和布局方式,给人一种既不同于古人,又不同于过去的自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清四王”的山水画给人的整体感觉就是“甜熟”,他们不断的重复古人,在古人的丘壑里讨生活。看多了,就会产生视觉疲劳,会腻。

为何宋元山水画没有这种“甜熟”的感觉?关键是宋元山水画具有一种“生辣苍润”的笔墨特征,怎么看都不会厌烦,而清四王的山水画却不是这样。

三、结语。

总而言之,清“四王”山水画确实具有“甜熟有余而生辣不足”的特点,看多了就会腻烦,关键缺少宋元山水画的那种“生辣苍润”笔墨特征。他们一味的在古人的笔墨中打转,挑不出来,缺少一种创新精神。因此,山水画的学习,深入古人是不容易的,但是跳出古人的桎梏更是难上加难,而真正的山水画大家,往往都是“入古出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