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夏绍毅:“勾勒不足”是山水画无神韵的重要原因,再谈勾勒大法

夏绍毅:“勾勒不足”是山水画无神韵的重要原因,再谈勾勒大法

更新时间:2021-03-23 文章来源:集雅斋 文章作者:集雅斋 点击次数:1614

山水画是写心畅神的,主要是通过用笔用墨来达此目的。历览古今山水画,那些称得上是逸品及神品的精品佳作,无一不是通过恰到好处的勾勒用笔来体现的。反观当代许多彩墨行画,多是以烘染为主要作画方式,其“勾勒”往往是不足的,给人的感觉是笔力柔弱,毫无生命活力。本文就“勾勒”问题作一简要探讨和研究,欢迎广大山水画爱好者批评指正!

余静山水画《云消门外千山绿》

一、何为“勾勒”?为什么说“勾勒不足”是山水画无神韵的重要原因?

所谓的“勾勒”,是指在山水画创作时,对山石和林木的轮廓以中侧锋用笔勾勒出来,是以笔墨线条为主的作画方式。这种作画方式难度极大,不但要求画家对所描绘的物象烂熟于心,还需要对笔墨纸等工具材料的性能了如指掌,运用自如。否则,是难以勾勒出令人满意的山石林木的。

说起“勾勒”,其源头或许要追溯到汉唐的“白描”人物画,其“十八描”就是对人物画的风格类型作了系统详细的归纳总结。其中的“高古游丝描”、“兰叶描”是人物画的基本功。画家通过抑扬顿挫的笔墨线条来塑造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难度是相当大的。

早期的山水画也主要是汲取人物画的用笔技巧,专以勾勒为主,没有皴,只有淡淡的填色渲染。直到五代荆浩的出现,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汲取吴道子的用笔和项容的用墨,发展了王维的“点子皴”,使山水画就此完全独立并走向成熟。荆浩的山水画主要也是以勾勒为主,晕染为辅,或者几乎不染。

之后的宋元诸贤更是将山水画推向历史的顶峰,后人确实难以望其项背。宋元山水画的最大特点同样是勾勒为主,烘染为辅。你看范宽、李成、郭熙、巨然、关仝、黄公望、倪瓒、王蒙等人的山水画,其笔墨线条无一不是具有老辣苍劲的特点,他们的笔墨功夫如此了得!

再往后,南宋的李唐、马远、夏圭等人的,他们的山水画更是将勾勒发挥到极致。你别小看他们画的只是“边角”山水,其山石轮廓及林木轮廓用笔如此浑圆刚劲,确实让人叹为观止。

等等这些山水画之所以神韵十足,经久不衰,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他们的“勾勒”能力超强,没有几十年如一日的笔墨修炼是难以达到的。

反观当代的彩墨行画,几乎看不到“勾勒”的影子,只见满纸乌烟瘴气,让人看了之后极不舒服,不愿再多看一眼。

所以说,“勾勒不足”是山水画无神韵的重要原因。

张照兵山水画《红叶清夏图》

二、结语。

总而言之,“勾勒”水平的高低是山水画能否产生“气韵生动”的核心原因。真正有志于山水画学之人士,一定要在“勾勒”上下功夫,别整天去弄那些旁门小技,想以渲染代替勾勒,从而达到气韵生动的目的,是很难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