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画展 > “三界之外·王金岭大写意水墨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三界之外·王金岭大写意水墨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更新时间:2021-06-02 文章来源:集雅斋 文章作者:集雅斋 点击次数:1736

5月29日下午,由中国美术馆、陕西省文联、河南省文联、陕西省美术家协会、河南省美术家协会、西安美术学院、中共新乡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三界之外·王金岭大写意水墨艺术展”开幕式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副局长张西龙,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何家英,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陕西省政府副秘书长、驻京办主任赵小林,陕西省文联党组书记吴丰宽,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朱尽晖,河南省文联副主席、美协主席刘杰,新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瑞霞及艺术家、理论家代表彭德、刘曦林、马书林、田黎明、张道兴、陈玉铭、苗重安、吴洪亮、丁宁、王镛、郑工、于洋、张鹏、王保安、王平、化建国等参加开幕式。陕西省美协主席郭线庐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

本次展览共展出王金岭作品62幅,涵盖其早年探索阶段、中年艺术风格形成阶段和晚年笔墨提纯阶段三个不同时期的作品,集中展现了王金岭在中国大写意创作上的象征性语言探索,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其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风格流变,可从中看到他孜孜以求的探索过程以及深入思考、不断创新的艺术理念。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在欢迎辞中转达了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对展览开幕的祝贺。她说:“王金岭先生是著名艺术家,他在意境上追求空灵,善于提炼生活的点滴感受,转化为艺术的表达。此外,他在继承长安画派精神的基础上,进行个人的风格创新,水墨的淋漓充满特别的意味。”

中国文联副主席潘鲁生和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晓阳发来贺信,表示,“金岭先生秉承长安画派‘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创作理念,将东方意蕴、文人风骨、真情实感完美融汇于作品之中,笔墨间流淌着对自由之境的追寻,对中华文化的热忱。同时,王金岭先生的艺术创作充满着自己的思考,在表现手法上从形式语言、笔墨技法和构成理念上都有自己的创新。”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何家英感慨颇多:“王金岭先生的水墨画是中国的当代艺术,走的是中国道路,极富有当代性、抽象性。他不愧为石鲁和长安画派的继承人,是长安画派的代表性人物。”

陕西省文联党组书记吴丰宽言辞热诚:“王金岭先生是当代陕西长安画坛的杰出代表,继承发扬了长安画派的精神、风骨、意象,开拓了国画新境界,为长安画派的传承与创新和陕西美术事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而先生本人却生性淡泊,乐居山水之间,在笔墨中散步,于云水间修养,人格之美尽显。”

西安美术学院院长朱尽晖表示:“王金岭先生不但具有全面的理论体系,还具备精纯的笔墨表现能力。他的作品呈现出气象万千的意蕴与张力十足的气息,能令人感受到中国绘画的润泽与通透、神秘与空灵,其线条的运用注重体现张力,留白与布黑富有中国的哲学思辨,充满着文人风骨。”

“王金岭先生是陕西画坛的骄傲,也是河南籍艺术家的骄傲。他一直心系家乡河南新乡,曾在故居南濠圃中指导了许多中青年艺术家,为陕、豫两地的艺术交流与学术研究做出了诸多贡献。今天我们漫步在南濠圃,那些建筑如同先生的立体画卷,我们依然能从中领会先生的美学思想与艺术造诣。”新乡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李瑞霞在开幕式上深情说道。

王金岭女儿王珠珠对到场嘉宾表示了真挚的感谢。她说:“此次展览是家父作品全国巡展的第二站,较为全面地展示了他的艺术生涯。家父在上世纪60年代时,传承长安画派精神,用当代的笔墨、他心中的笔墨,表现现实生活。到了上世纪80年代,他在中国绘画传统的母题中,突破束缚,寻找自己的风格和构架。晚年,他不断探索中国写意画新的表达,创作大写意的意境。希望大家在观展过程中,能够领略家父的艺术特色与发展历程。”

开幕式结束后,还举行了王金岭作品学术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美术》杂志主编尚辉主持。参会艺术家在对王金岭艺术特色和价值充分肯定的基础上,对其中国水墨大写意的创作和探索,在中国当代水墨中的地位和影响以及难得的文人风骨、独特感受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专家认为,王金岭是现代写意画的杰出探索者,是现代性山水画的关键人物,值得进一步梳理他在现当代美术史中的建构作用,以更好地推进其艺术特色和艺术贡献的研究。

展览在中国美术馆5号厅展出,将持续至6月7日。(来源:大河美术报)

理论家点评集萃

研讨会现场

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术批评家 彭德:

王金岭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

王金岭的作品总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他的大写意,造型挺拔、笔墨洒脱,阳光的风格之中具有一种北方汉子的干练豪爽。他的画特别注重结构,这种追求既是王金岭的境界,也是水墨画坛所有创新者的共识,他们这批人为水墨画从古代艺术形态转化到现代艺术形态做了一个铺垫,如果没有他们这批人,现在多元的艺术一直到当代艺术就没了根。他的作品从花鸟画延伸到大写意山水画。但他的山水画不是简单的写生,而是有着相当比例的虚构,他的花鸟画是“一花一世界”,他的山水画是“山水即胸怀”。他是一个真艺术家,即使人际关系疏远、机会丧失、平台缺乏,也无所谓。他不刻意进入市场,反而使其专注的境界更加纯粹。

美术评论家、画家 刘曦林:

王金岭已经回归文化本体

王金岭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向性,通过笔墨所体现出来的人格性,尤其是他作品的这种高简的特质都十分难得。今天的山水画、花鸟画,画面表现特别密,材料性很强,从而映衬出了王金岭先生大写意、花鸟画的纯粹,表现出其内心的宁静。这种宁静带着很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内在的强烈精神意志。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看不到这样的简笔大写意,看不到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社会里,还能通过绘画来追求内心宁静的画家。王金岭已经回归到文化的本体。在他的作品中,可以读到李可染式的积墨,也可以读到傅抱石散锋乱皴的笔法,这些语言都实现了王金岭开阔的视野和宽广的传承道路。

《中华书画家》杂志总编 王镛:

王金岭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现代水墨画和写意画的杰出探索者

王金岭不光有创作实践,还有艺术理论。从他的创作实践和艺术观点来看,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现代水墨画和写意画的杰出探索者。他认为笔墨当随己意,笔墨的追求体现着自己的意图,作者素质决定了笔墨优劣。而笔墨最根本的就是要根据自己的个性,表达自己,强化自己。王金岭师从石鲁,继承了石鲁后期的变革精神,且比石鲁更加脱离形似,注重表现性或写意性,因此它画简笔花鸟和人物,笔墨韵味非常清雅。他所表现的现代性也好,个性也好,都是根据其一生的艺术修养,形成自己的气质,将其凝练成了一种独特的笔墨语言。他低调,不求名利,其诞生出的高雅作品必将留在中国现代绘画史上。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批评家 徐虹:

王金岭的魄力和见解大胆而清晰

王金岭在山水画上的突破和探索带给我们很多思考,他凭一己之力最大程度地打破山水画的程式,使其画面具有现实感。画面中四处扩张的结构不完全是往中间处理,而如同发散的宇宙星空般向外生长。这些只有在现代主义中才可以看见。他竟然用传统的笔墨营造出这样的画面结构,他的魄力和见解非常大胆清晰。大的笔意表达其个人性情,然后用小的线条去描绘对象,追求肌理,如金石一般,非常具有体验性、人格性。并且脱离现实感受,将现实和人的情感联系在一起。他的画乍一看狂乱,但实际上从法度和表现上更为严谨,有自己的坚持。如果假以时日,他可能就是中国山水的现代性绘画中的重要标志性人物。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郑工:

他回归到了笔墨的自信中

王金岭整个画展给我的感受就是一个字——“精”。每一幅都十分耐看,每一笔都十分考究。一个来自西风雄浑,天地苍茫之中的画家,呈现出来的是一股清风,一种情韵,具有北方的滋润感。他化解了黄土高原崇山峻岭的险峻。他笔墨简洁,追求笔墨的自信,追求笔意和墨韵。他在意笔墨如何在纸上生发,不求多,只求简,具有一种结构性的意识表达,但更重要的是他回归到了笔墨的自信中。他的妙恰恰是在笔未到的地方,强调的是意在笔先、往前走的处理方式,所以他的画笔墨通常是在一笔一画中逐步化解的。一只小猫、一朵兰花,大自然的整体气象,被王金岭的笔墨逐渐化解,这体现了他的人生观和天地观。如果一个人对人生的领悟十分透彻,对天地有自己的看法,有博大胸怀,那么他笔下的世界必然精彩。

中央美院《美术研究》主编 张鹏:

精神上的顿悟达到审美本质上的升华

王金岭作品中发出的那种强烈的节奏感,可能是他用笔墨交织生成的一种关系,以及色墨混用形成的一种张力,从而创造出的强烈节奏感。他对传统的笔墨关系十分敏感,甚至有一种天才的体会,他把生活转化为艺术境界,其画面墨色的变化、对比、虚实、浓淡以及黑白关系,如同阴阳关系,令人触动、感动。他画论中意理法趣的关系,就是对中国传统核心思想的传承,也从另一个层面暗含了其对自然和传统的态度。此外,王金岭对很多大家前辈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并转化为血脉的浓墨重彩,注入以诗意。所以,他能将普通事物通过笔墨,呈现出艺术的智慧和情调。他入俗出俗,其实也就是学养和境界的提升,作为长安画派的代表艺术家,他或许更看重生活与艺术的关系,传统与当代的关系。通过认识上的反思,从而达到精神上的顿悟,最终达到了审美的深化。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研究会秘书长 丁宁:

用笔墨说话,这是真功夫

在当代的艺术语境里,许多人走捷径,使新招、新材料。可王金岭先生就在传统笔墨上经营,所有的作品用笔墨说话,却很能打动人,这是真功夫,非常纯真。王金岭把笔墨技巧发挥得淋漓尽致,这恐怕也是画家本人在实践的人生哲学。这种人生哲学,已经化为他对技巧的觉悟。而这,我觉得是一位杰出画家值得珍视的品质。“自傲”对一位艺术家并非贬义,因为自傲常常是对自我的坚持,体现出孤独的博大。同时,他仿佛忘记老之将至。因为王金岭的画“涩”“生”,不圆俗,在画面中有生机,有出其不意的东西。这可能是一种忘年的状态,他在作画时的心态,也许比我们想像得要年轻得多。

中国美术馆学术策划部负责人 邵晓峰:

不可以用“画分三科”来要求他

如果要用一句话概括,王金岭先生是我们见到的北方画家中,最会用水的画家之一。全面的画家是各种题材都能入画,石鲁什么都能入画,小到昆虫,大到宇宙天河。而金岭先生也同样如此。所以我们不可以用“画分三科”来要求他。这也提醒今天的艺术家不要画得过分具体。他的艺术有着强烈的形式美,密就密到极致,简就简到极致。可以看出王金岭是一位敢于思考的艺术家。他在艺术中传达自我,用风格笔墨抒发自我,所以,他恣意纵横,洒脱,画面不浮华,构图、笔墨、意境千变万化。他的作品虽小,但境界很大。他将胸襟融入笔墨,表达天地宇宙。这与他长期在山川中生活,在自然当中追逐自我,密不可分。希望今天的专家、学者、理论家给予这位艺术家积极的关注,这样我们中国画走向现当代,继续地发展下去时,就有了一个很好的注脚。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报》社长、总编辑 王平:

最大的价值可能是对长安画派的超越

王金岭先生是带有学术气质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往往带有对笔墨本体语言的研究,甚至有股科学研究的意味。他是从长安画派中走出的新文人画家,但他最大的价值可能是对长安画派的超越。长安画派作品往往是带有浓厚生活气息的画卷,王先生把它转化为了新文人画的图式。他的画有四讲,讲传统、讲创新、讲生活、讲个性,有四美,意境美、笔墨美、形式美、生活美。传统,是因为他在表现新意时,有传统的东西在支撑他,笔墨以书入画,泼墨的飞白、留白相互结合,这些都让我们在他的作品中流连忘返。创新,是因为他的作品中有着强烈的构成追求,有个性之美,最后呈现的是王金岭本人,而不是别人。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陈池瑜:

对中国画的改革和创新,推动了写意画的发展

王金岭的作品非常特殊,现代感很强。某种程度来讲,是对中国画的改革和创新,推动了写意画的发展。他的现代性来源于强烈的平面感,形成了新的视觉效果,笔墨和景物形象很突出。王金岭的很多作品是用书法笔意表现的,有着强烈的书写性,这就形成了他的特点。潘天寿花鸟画构图造型出其不意,王金岭先生的作品也是如此。他画古装仕女图,从下到上,左边画人物,右边画两支荷花,打破了原先的定式。他有一些简笔作品,好像没画完,实际上这是他随意、即兴、抒情的表现。但整体看起来仍是完整的。这可能就是石涛所讲“无法为法”,他达到了自然天成、随心所欲的境界。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张立柱:

坚守着知识分子的底线

有称北方、陕西画家的作品与江浙画家相比,有气势,但往往粗糙。但是王金岭老师的画很“精”,是精道、精粹的“精”,是在精神上的“精”,所以思考得透彻。他的作品很润,但不是滋润,而是苍润,背后有一股类似秦腔沙哑嗓音的内容。同时,他还是炙热的,有着冷静的激情,因为他是真正的文人。他对世俗有看法,他就用知识分子的认识、态度表达对世俗的态度。他坚守着知识分子的底线,所以他不是逃逸,而是超逸,这是我对王老师的认识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