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名家 > 老甲的当代意义

老甲的当代意义

更新时间:2022-04-28 文章来源:集雅斋 文章作者:集雅斋 点击次数:1129

老甲(贾浩义)先生在春寒料峭中安静地走了,只留下他雄浑磅礴的大写意……猎猎长风的草原,扬鞭的汉子和嘶鸣的骏马,还有那一抹红,都升腾起蓬勃的生命力与大气象,每每观之,令人激情澎湃。

老甲先生爱自由、爱浪漫,心中藏有广阔的草原,在铸铁般墨块里孕育出特立独行的画风。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老甲先生独步画坛,但他淡泊名利,一心苦研艺术,经常走进草原写生,深入到群众中去,创作了《巴特尔》《群马图》和《呼伦贝尔的汉子》等众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佳作,体现出中国画真正的笔墨精神。老甲先生的大写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显示出其无与伦比的魅力。纵观他的艺术,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以我法写我心”,去同质化。他认为,中国画艺术不能因循守旧,要走创新之路,要有当代性,适应人的“喜新厌旧”之本性。当他看到“天苍苍,野茫茫”的景色和剽悍的骑手、强健的牦牛、奔放的野马时,仿佛找到了宣泄自己艺术追求的对象与载体,寓象于意、寓笔于墨、寓线于面,让健牛、烈马和驯马人都成为他笔下不变的主题。经过数十年如一日地反复试验与摸索,其创作手法承继中国大写意“重神轻形,以心作画”的要义,最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艺术语言。基于严谨的创作态度,对他而言从不会降低对于艺术的追求,如他的代表作《巴特尔》,前后画了20年,可是能够从画室“走”出来的“巴特尔”只有5个,而数以万计的“巴特尔”还未跨上骏马、握上套马杆,就被老甲毫不留情地撕碎了。他不断锤炼与锻造,下慢功,做细活,将所掌握的哲学、文化、艺术等知识和自己的人生体悟融汇、渗透为一体,使笔墨传达出真正的生命律动,就像他常听的交响乐一样激荡着草原汉子的一种抗争、一种宣泄、一种奋发、一种激越、一种优美。这一点有别于某些急功近利的画家,进行产品批量式的同质化创作,粗制滥造赚快钱,老甲作品的境界可谓高山之巅、大海之涛。

其次,以世界视角看艺术,去西化。在老甲看来,“没有笔墨的画,不一定是坏画,但它不是中国画”。当下中国画创作存在过度西化的问题,背离中国画的笔墨传统越走越远。老甲曾到韩国、法国、意大利、德国、荷兰等多国游历,考察过许多世界著名的美术馆和博物馆,对于世界绘画的了解熟稔于心。老甲不只看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还看到了历史与现代的冲突,他从人类艺术活动的长河中看到了“全人类的优秀遗产是大传统”,并努力找到了它们之间的互通之点、融汇之途。中国画与油画不同,他无法在一件作品中达到预期目的,需要反复实践来寻找与锤炼,但他认为中国艺术“是与西方艺术并驾齐驱的”,应该“吃五谷杂粮,消化吸收后,转化为一种创新精神”,应该“去创造一种最佳形式”。他认为,简单地“走向世界”是奴性的表现,同样,简单地模仿也不是创新,“杜尚在美术馆挂一个尿壶,轰动世界。你再挂一个罐子,就毫无意义”,所谓的“现代艺术基本上是怪样艺术,它不代表当代艺术”。如不兼有独特的个性与普遍的人间性,就找不到与广大读者沟通的桥梁,不能从纯粹的感觉(感性)转化到观念(理性),自然也难以升华和超越传统或者西画的能量。可以说,老甲是当代画家中为数不多的真正懂得中国画创作的规律者之一。

其三,以写意精神强筋健骨,去名利化。大写意居于写实与抽象之间,是充分发挥中国传统笔墨的特殊审美式样,注重心灵感悟的抒发,以神写形,以形传神,从中探索天地之道,也是中国人平和、包容的性情之体现。可以说,样从意中来,意从时代出。大写意以高度单纯洗练的艺术语言表达最丰富深刻的意境,这已成为现代绘画追求的终极目标。当下很多画家或由利益驱动,或因急于成名,将艺术“视为木龙大刀,视为百万股票,视为登天的天梯”,争奖励、争头衔、争收入、争点击率、争排行榜、争拍卖纪录,做了市场的奴隶,墨迹沾满了铜臭气,结果适得其反,让艺术缺了钙,让画作没了灵魂。反观老甲的创作,在寻找中国画构图结构的同时,强调表现画家的真情实感,出于形又不拘于形,笔简而意浓,既是有我之境,又是无我之境,淋漓畅快而自有形在,具有内涵强大的精神张力。他认为,画家理想的艺术境界应该是“抛弃一切私心杂念,忘掉一切荣誉、金钱,乃至已取得的成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境界中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必须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同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对于民族艺术的不懈探索,贯穿老甲一生的艺术创作,重述其大写意艺术的当代意义、张扬大写意精神,既是画家个性与民族文化相契合,也是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大自由和大解放。(文中引言皆出自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老甲艺术随笔》,附图为老甲作品)

老甲(1938—2022),河北遵化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师从卫天霖、张安治、吴冠中诸先生。北京画院画家、一级美术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研究中心顾问、中央文史馆书画院艺术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