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名家 > 李翔作品 书画名家李翔 李翔代表作 【欣赏 价格 图片 鉴定】

李翔作品 书画名家李翔 李翔代表作 【欣赏 价格 图片 鉴定】

更新时间:2022-05-19 文章来源:集雅斋 文章作者:集雅斋 点击次数:1620

李翔是中国文化名人和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先后就学于解放军艺术学院和中央美院。多年来勤奋努力,创作了大量美术作品,参加过许多全国性重要展览。组织并主持过许多全国、全军性的美术展览和学术研究活动并多次担任全国、全军美展评委。

当下艺术创作的探索已进入了一个多元的时代,中西融合也已不再是简单的拼凑和嫁接,只有在多元的格局下,广泛吸纳各民族文化精髓,巧妙融合各种有益的艺术元素,走精微、深入的探索之路,才能诠释出当代中国画创作的新语境。

——李翔

李翔:1962年10月出生于山东临沂,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解放军美术创作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美协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油画学会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员,第四届、第五届、第六界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届全委会委员。

作品曾在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全国美展中获奖。全国第二届速写大赛获一等奖,作品选入全国中国画百年大展和首届、第二届、第三届北京国际双年展。代表作品有《红色乐章》《画兵》《父老乡亲》《原乡》《扎西平措上尉和阿爸阿妈》《南沙天浴》《母亲·母亲》《南海·南海》等。许多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等海内外收藏机构收藏,出版作品集多部。

“笔墨”是中国画的特色与根基,其承载的美学理念传承了上千年,而色彩作为笔墨的辅助语言,在漫长的中国画的发展历程中,还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中西交汇、古今杂陈的当代背景下, 重新审视“笔墨与色彩”的关系,具有积极的探索意义。

中国画用色,早在谢赫 “六法”中,就有“随类赋彩”之说,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也有“画以墨为主,以色为辅。色之不可夺墨,犹宾不可溷主也”,即便是青绿山水,也追求“青绿斑斓而愈见墨采之腾发”的艺术效果。因此,历代中国画家对笔墨的修练,远远超过对色彩的研究,是不争的事实。

西画是以色造型的艺术形式,在其绘画传承中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有很多优秀传统可供借鉴。

当代的中国画创作就“色墨”关系而言,可发挥中国传统笔墨精神和西方绘画中色彩科研成果的双重优势,不必以中国画的色彩与着意于表现色光见长的西方绘画色彩相比对,也不必囿于“随类赋彩”的传统程式固步自封。

取二者之精华并有机融合,非以色彩弱化笔墨,也非以笔墨改造色彩,而是保留传统“笔墨”基因,融色彩冷暖变化于笔墨的阴阳转化之中。

以传统笔墨精神为根基,用色如同用墨一样,“以色当墨”或“色中和墨”,皴擦点染,泼墨积墨充分发挥颜料和水溶合在宣纸上的巧妙变化,既见色又现笔;以色造“形”,而非仅仅造“型”,以色块变化关系、笔墨转化关系和构成元素来布置画面,突出传统笔墨技巧融入色调意象表现。

淡彩即是在色彩基础上作水墨的再统一,以水、墨、色的相互渗化辅以点线面造形。“淡彩”是相对重彩而言,不求浓烈而求色彩冷暖、笔墨内涵的微妙转化,充分发挥中国画特有的材料性能,让色、墨、水三者有机结合在一起,色破色、干破湿,冷破暖、暖化冷,浓破淡、淡化浓,随机生发,意态万千,求其干湿浓淡的变化自然天成。

同时,“淡彩”也强调一种笔墨格调,“以色助墨光,以墨显色彩。”充分发挥植物色、水色与矿物色的特性,使之相融亲和,将光色水墨化,或将水墨光色化。在此中保持中国画的用墨本质——墨色的透明。

最后,从“主调”的色彩向“复调”和多调色彩形式拓展,色块的大面积润染与浓淡结合表现物象,构建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