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名家 > 山水画作品(陈亮山水画赏析)

山水画作品(陈亮山水画赏析)

更新时间:2022-06-14 文章来源:集雅斋 文章作者:集雅斋 点击次数:1648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是以自然山川景观为主要图写对象的中国画艺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也是历朝历代画家们秉持的基本创作观。对于山水画家来说,“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说艺术家的创作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然后把内心的情思和构设转化成为艺术的美。“外师造化“明确现实是艺术的根源,强调艺术家应当师法自然,但从又辩证地讲中国画创作不是停留于再现模仿,而是更重视主体的抒情与表现,是主体与客体、再现与表现的高度统一。


陈亮:1975年生,江苏江阴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无锡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阴市文联副主席,江阴市书画院(江阴美术馆)院长,江阴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国家二级美术师。

参展获奖:

2021年,作品《南街故事之二》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首届“倪云林”全国美术作品展,荣获(入会资格作品奖);

2020年,作品《夙风兮九歌》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同源——第二届中国画作品展;

2020年,作品《大江晨晖》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香凝如故”全国美术作品展;

2020年,作品《岁月悠悠》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第十届“民族百花奖” ——中国各民族美术作品展;

2019年,作品《家山一夜雨》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2019·大美观音山”首届全国中国画山水作品展;

2019年,作品《晓风轻岚》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新时代·新意象——2019首届全国山水画双年展;

2019年,作品《长松百尺皆龙鳞》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悲鸿精神·第三届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7年,作品《大朴期秋》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尚意·2017全国中国画(写意)作品展,荣获(入会资格作品奖);

2017年,作品《大风歌》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壮美内蒙古 亮丽风景线——第十届中国西部大地情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2015年,作品《素雪暗香》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泰山之尊”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

2014年,作品《平安年年》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2014“万年浦江”全国中国画作品展;

2010年,作品《夜雪向春舞》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上海世博会中国美术作品展,荣获(优秀作品奖);

2010年,作品《素裹银装》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和谐燕赵 红色太行”;


山水画写生六辩

文/陈亮

写生的专业术语最早来自西方,是西方写实绘画最基本的观察方式、学习方法和训练手段。当在上世纪初被作为改造中国画的办法和手段引入中国,并迅速被特别是院校教育体系广泛接受和采用。对于山水画科来说,学教中还是较大程度坚持了对传统的临摹学习,同时写生也是不可或缺的功课。写生又因其作为锤炼造型能力、观察能力和笔墨表现能力较好的手段而逐渐受到重视,在画家的艺术创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写生实践中,不同的画家对写生的理解和把握不尽相同,视从观念和技法两方面分析这种现象和寻求解决的对策,以期有更好地认识鉴进。

辩一:落笔无法

大千世界,精彩纷呈。面对自然景物感受新奇,心情激动急迫,但又无从下笔,仓促上阵,是因为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对山水画笔墨语言没有起码的领悟。因此在写生之前不妨做足临习功课,研修传统笔墨经验,对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和艺术规律有一定的把握。古人在传统摹本中已经总结了许多基本规律和技法,这是外出对景写生的拐杖和基础。

此外,还要掌握写生的一般方法。例如选景。选景是写生重要的环节之一,选景的原则,首先是选择能打动你的景状。古代画家在选择表现对象时,甚至是选择他心目中的理想,比如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讲:“世之笃论,谓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画凡至此,皆入妙品。”画家要表现这样的山水画面,就要寻找、选择这样的地方。在选景的过程中要“饱游饫看”,多观察体会,首先打动自己,带着感情去画,才能打动别人。

继而构思起稿。在确定写生的对象后,要考虑如何构图经营、如何笔墨表现,中国画讲究“意在笔先”。对描绘对象进行深入的观察、理解、再理解。考虑画面的处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创造,对物象进行大胆选择、提炼、取舍,考虑用什么样的方法处理笔墨。表现一个大的场面和表现一个局部的山势,画南方景色和北方山川笔墨语言定不一样。进而深入描绘。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注意整体及各个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最后还要“大胆落笔,细心收拾”,通过调整使画面主题突出、笔墨气韵生动,达到一个较好的画面效果。

辩二:画面无方

画面不加审视,景物没有取舍,未经有序的转化,就匆忙而画,开始热情很高,但笔下错乱,平铺直叙、面面俱到。乱则是画面缺少理序,没有主次,没有重点,虚实关系掌握不明,分量对待平均。自然界太丰富了,在具体写生时必须抓住主体,注意好主次关系、对比关系,既要有变化,又要有统一,牢牢抓住主旨,着眼于主次、黑白、虚实、色彩等关系。

老子在论宇宙规律中提出: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山水画中的一就是主体,二就是对比,是整体中矛盾的双方,三是由对比关系形成的变化万千的局部细节。当我们在自然界中看到丰富的变化时,要善于从主次对比的系统中看到它的统一性,把万千的局部变化归到一中去,抓住了一,就抓住了画面。


辩三:写生无意

此处主要说写生的写生观念和心态,写生的目的意图不明确,想搜集素材还是锤炼笔墨?素材表现是重于山石表现还是树木结构,抑或是屋舍桥路还是溪瀑山泉;笔墨实践是水墨渲染还是色彩应用,抑或线条勾勒还是焦墨铺陈……

明确了目的后,就要思考、静思,古人所谓入境。“万物静观皆自得”,“静坐、凝神、存想”就是反复观察、思考、理解。为什么强调反复观察、理解,有目的的写生?因为有时画了一些表面的形容,缺乏对它整体以及内部规律解知误习为见,有了成见或一般的表面习见之后,在写生的时候就容易观察不深入,概念和印象是写生的大碍,这几乎是画家发展的瓶颈。

所以要多思索,或一放原来程式化的熟技,以造化为师,去观察内部的规律,自然界的规律都是内涵的,要把眼前的一切物象都看作是生疏的,加以重新识认,这样有创造力,有新意,也能有更大的收获。很多大师的很多创造都是在对大自然有了新的感受和发现后产生的。李可染先生将西方的写生方法融入传统山水绘画中,通过表现逆光的山和树,拓宽了中国画的表现领域,建立了新的山水审美样式。

辩四:笔墨无趣

写生时拘泥于单一的形式手法,呆板无趣。外出写生是室内作画无法替代的良好实验机会,也更可尝试多种不同的表现方法。例如用线,线是最富表现力的中国传统绘画要素,以线为主要表现手段,利用着物象结构、比例和各种关系的研究和表现,并通过线条自身的粗细、疏密、直曲、顿挫、徐疾等丰富变化,去表现景物。这种方法往往能较细致地表现对象,体现画家对景物的分析理解。

例如笔墨,积墨法、积彩法、泼墨法、焦墨法等等,画家可使用不同的方法,更加丰富其表现的手法。还有直接写生和写生整理法:直接写生方法早期实践者李可染先生将其称为对景创作,写生整理法傅抱石引领的新金陵画派诸家有很好的诠释。凡对景写生时须对所写物象加以提炼、概括、取舍,这其中有很多的主观处理,包括立意、选景、经营位置等诸多方面的思考,所以写生所经历的也是一个创作的过程,写生的作品一般也是一幅比较完整的创作。

辩五:画面无味

容易出现此状况的主要是一些有较强西画底子的画家,他们造型多年,写生中不自觉的把西画透视、光影等运用于国画,失去了中国画应有的韵味,仅仅把笔墨看成一种严格造型的手段,一味客观,强调素描关系,忽视对大自然的感受和表现。西方传统写实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是再现与模仿一切物象,在二维的画面上再现一个虚拟的“真实世界”,它需要固定的视点、固定的视角与视域,不能随意变动。这套“科学”的方法与中国画“散点透视”、“移步换景”的写生方法相悖,不适合写意性极强的中国画。

面对自然山川,中国画强调要有丰富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强调结合画家的情感、审美观念和文化艺术修养进行“写意”式思辨。不照抄对象,而是对对象进行选择、增减和重组,对物象把握、提炼和加工,进而把山川变成笔墨,把自然形态变为艺术形态,表现出作品的艺术价值、笔墨价值和审美价值。荆浩《笔法记》说的“度物象而取其真”的“真”,指的就是对象的“物理”和本质,它是与“似”相对的概念,所谓:得其气,遗其形,真者气质俱盛。


辩六:图式无度

有的当代画家写生作品犹如笔墨游戏,完全脱离了对象,只重形式不顾内容和感受,失去了写生的意义。

写生也应循序渐进。初始时应尽量以具体物象的表现为主,锻炼表现对象、深入刻画的能力。对景写生的特点就是有生活的感受、有生活的原型,依据大自然的基本元素来创作,既表达当下对自然风物的感受,又不完全拘泥于对象,是对大自然重新的编织,有更多主观的因素。比如李可染先生在《漓江》上题道:“余三游漓江,觉江山虽胜,然构图不易,兹以传统以大观小法写之,人在漓江边上终不能见此景也。” 这里说的就是以对象为原型的意匠加工。意匠是艺术家对生活素材的加工手段,也是一个艺术家水平高低的衡量。中国画艺术长于大胆剪裁,有时几乎简至近零。中国画经常有大量的空白,这和中国戏曲艺术的处理是完全一样的,即以虚代实,但前提是要有“生活”的真实,进而才有艺术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