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字画百科 > 书法:如何领悟拙朴之美?书法中的朴拙是什么?

书法:如何领悟拙朴之美?书法中的朴拙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3-10-30 文章来源:集雅斋 文章作者:集雅斋 点击次数:1046

中国书法的审美发展与时代文化息息相关,因此不同历史时期书法审美风尚不同,“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清尚质。”清代的尚质之风是碑派书法的结果,碑派书法以拙为美,清代书法尚质之风与朴拙之美走在一起。

拙朴,是一种审美。拙,是巧之反,朴,是丽之反,拙朴有稚拙、生拙、古拙之意,与工巧、飘逸、潇洒、柔媚等相对。拙朴美存在于各个艺术领域,适用于各类艺术中的拙朴风格。在中国哲学史上,崇尚拙朴守真、贬抑巧美华丽的思想,源于先秦的《老子》中,《老子周训》云“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拙朴是质朴之美的表象。


拙,对古代文人的人生哲学以及审美观念影响是极大的。陶渊明《劝农》诗就主张“傲然自足,抱朴含真”是对某种人格精神的向往,是强调某种理想情性的修养。而这类思想又影响到艺术创作,艺术家们把“养拙”、“守真”作为艺术目的来追求,渗透到艺术作品之中,成为一种风格。

书法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追求的是一种独特的艺术美。其中,朴拙是一种备受推崇的美学概念,意指自然、质朴、不矫揉造作。在书法领域,朴拙之美通常被视为一种高境界的艺术表现,让人们在欣赏作品时感受到一种去除繁华、回归本真的美感。

那么,什么是朴拙呢?从字面上理解,朴指的是木材的原始状态,未经加工的素材,而拙则意味着不矫揉造作,质朴无华。在书法中,朴拙强调的是一种自然、率真、不刻意修饰的美学。它既不刻意追求华丽的表现,也不着意于细节的完美,而是注重整体的气势和神韵。


那么,如何实现朴拙呢?首先,要尊重自然。在书法创作中,要遵循自然规律,气息顺畅、笔墨淋漓,不可强行追求某种效果。其次,要注重内在的精神表达。书法不仅仅是文字的书写,更是作者内心情感和思想的表达。因此,要深入理解作品背后的精神内涵,才能更好地展现朴拙之美。此外,要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积累经验。只有经过长期的反复锤炼,才能掌握朴拙之美的表现技巧。

总的来说,书法中的朴拙之美是一种超越形式的美学概念,它强调自然、率真、不做作。要实现朴拙,书家们需要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注重内在精神表达,并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来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艺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在书法领域展现出一种独具魅力的朴拙之美。

拙与巧本是相对的,从中国的哲学观看,拙与巧或有互为相美的美学关系。可以纯用拙,也可以纯用巧,还可以巧拙相参互补,或巧中见拙,或拙中见巧。这就应了《老子》的“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