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近代名家 > 匠心艺胆李苦禅:才华过人露峥嵘

匠心艺胆李苦禅:才华过人露峥嵘

更新时间:2019-01-09 文章来源:集雅斋 文章作者:集雅斋 点击次数:2367

为了把国立艺专办得越来越有生气,校长林风眠向封建保守势力发起了猛烈进攻。他亲自发起并组织了“北京艺术大会”,通过展览和艺术演出等形式极力向国人展示什么是有生命的新艺术,艺专的老师、学生和社会上的画家名流都有作品参加展出,展品多达3000余件。

展览中,李苦禅油画《合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画面上的主人公是七八个男女青年,他们脚踩巨石,在灰暗的枫林旁迎风引吭高歌,演唱者的神情刚毅而凝重。当时的背景是军阀混战,民不聊生,革命志士常被剿杀,这群青年人的“合唱”实际是对贫困生活不满的倾诉,是对黑暗社会的抨击,作品在观众中引起强烈的共鸣。然而,在众多大写意的作品中,八张栩栩如生的花鸟画引起了人们的注意。画面上的鹰、渔鹰、鸭、八哥、麻雀等或立于山石之上,或嬉戏于水边,或在竹丛中欢唱追逐,清新的画风,泼辣的笔墨,别致的构图,令人们赞赏不已。一位先生一边饶有兴味地欣赏着画作,一边琢磨画作的落款“苦禅”二字究竟是何许人,他想来想去学校没有这个人,估计可能是某寺的僧人借机前来一展技艺。此时看画的人越来越多,连国画系主任肖俊贤也凑了过来,他仔细浏览了画作之后,对“苦禅”二字也感觉莫名其妙。正议论间,林风眠走了过来。他认真地观看画作后,频频点头自语:“好,好,画得不俗,有新意!”他问肖俊贤:“你们系有这个‘苦禅’吗?”肖摇了摇头。这时,图案系主任黄怀英把李英杰从人群中引了过来,对林风眠说:“这就是苦禅!”林风眠一看是他们西画系的李英杰,惊讶道:“原来是你啊,你还有这个本事啊?画得很有意境,笔墨也很恣肆,你的几幅大作我都买下了!”李苦禅一听林校长要把自己的几幅画都买下来,又是激动又是难过,激动的是他不敢相信这是真的,难过的是不敢接受林校长的钱财。他的泪水夺眶而出,一时不知说什么才好,只是嚅动着嘴唇:“林……林校长……”其实林风眠买下这些画作,目的不在一个“买”字,真正的意义在于奖掖能者,鼓励后进。作为一校之长,学校能有这样一位脱颖而出的学生,他感到自豪而欣慰,说明他办学有方,培育出了新生力量。事后,林风眠让人给李苦禅送去了140元钱,在当时来说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艺术大会”当时在北京是一道震撼人心的风景,各个媒体如《国民新报》《晨报》《星期画报》等都派了记者跟踪报道。《晨报》在“艺术大会”期间发表了李苦禅的《松鹰》,同时发表“编者按”说:“李英杰李君者苦禅,画学白石而能变化,在艺术大会中佳构甚多,最得好评。”另有评论云:“从此次艺专毕业画展中不难看出,中国美术人才后继有人,其技艺最佳者当推李苦禅。李君风流倜傥,笔墨豪放,虽初出茅庐,艺术头角已渐峥嵘……”毕业展览一炮打响的现实使得经受贫困折磨的李苦禅在经济上有所改观。然而,他想得更多的是,自故乡来到京华几年间的坎坷经历。尽管日子过得很苦,甚至连温饱都成了奢望,但是在为了绘画奋斗的艺术道路上,毕竟向前跨越了一大步。他想起了比自己年长3岁的悲鸿先生,他把徐称作自己的开蒙恩师。初识之际,悲鸿先生便向他痛陈传统绘画走着下坡路的现实,所谓“文至八股,画至四王,皆入衰途”,还告诫他说:“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绘画之可采者,融之。”从此,他跟随悲鸿先生担负起了改革传统绘画的使命和责任。他在向悲鸿先生认真学习西方绘画知识的同时,还认真地临摹了悲鸿先生的一幅作于1918年的油画杰作《搏狮》。

当然,他想得更多的还是白石老人。正是因为自己牢记恩师教导,在大写意创作中敢于突破而创新,所以才有今天这般成果。当他以卖画所得买了礼品看望恩师时,白石老人似早有准备,拿出自己刻好的印章“死无休”送给他,这是老人从杜工部“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两句诗中演化而来的。老人似乎是在告诫这位最可信赖的弟子,今后在艺术创作中一定要惊世骇俗、敢为人先……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李苦禅(左起第四)联合赵望云(左起第三)孙之俊(右起第二)等同仁组成了“中西画会吼虹社”。

他也想到了买画的林校长对他的鼓励。正是因为自己选择了这所学校,才能在这里系统地学到了应该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艺。林校长在法国深造多年,深知中国传统绘画的积弊所在,所以提出“调和中西”的艺术主张进行改革,他鼓励师生们冲破一切束缚努力创作出有生命的新艺术。于是,一个个绘画团体应运而生,李苦禅和赵望云等人便组织了“中西画会吼虹社”(简称吼虹艺术社),王雪涛、孙之俊、侯子步、王青芳等人是其重要成员。这些人当时都是时代的才俊,他们都认同“以中为体,以西为用”的主张。“吼虹”顾名思义就是对着七彩虹霓大声吼叫、呼吁,颇有气魄。成员中除了赵望云不是艺专学生,其他人都在艺专读书,有的画西画,有的画中国画、漫画,有的画水粉或者研究美术史……不管是哪个画种与学科,他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在改革中国画方面进行研究、探索。艺术不能脱离时代,他们互相交流的方式主要是办展览。大家画得多了,够了一定数量,便凑一些钱在前门箭楼或者中山公园的水榭或来今雨轩把画作挂出来,让群众自由参观,这样既可以在社会上借助媒体产生一定的影响,也会使成员之间相互启发创作新的佳作,令世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