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字画收藏 > 书画收藏,追捧“名家头衔”是误区,教你快速成为书画收藏行家

书画收藏,追捧“名家头衔”是误区,教你快速成为书画收藏行家

更新时间:2019-07-25 文章来源:集雅斋 文章作者:集雅斋 点击次数:2146

近年来,随着传统书画市场的不断升温,书画作品的拍卖不断创新高,藏家的收藏热情也一天高过一天。尤其是近现代书画家的作品,已经涨到了天价,可是书画市场依旧需求很旺,全国从十几年前不到十几家书画拍卖企业,到现在已经超过了上百家。

近现代书画家的作品成了众多藏家追逐的对象,如何正确选择和收藏当代中国书画作品显得特别重要。就当代中国书画收藏过程中的两大误区,谈下自己的看法。也许对当前中国书画收藏有一点正确引导作用。


郝海兵六尺横幅国画猴子《德寿图》 

“审美价值”是书画收藏第一原则

中国书画收藏家及爱好者,收藏的应当是“审美价值”。什么作品具备审美价值,什么作品就值得我们来收藏。像在当下一些还在被市场热捧的,实际却是形式化、模式化、符号化的作品,就严重缺乏审美价值,坚决不能拿来收藏。我们选择收藏对象,最基本的就要去深层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功力”,如果作品没有功力,是不会有长久市场价值潜力的。很多收藏者被一时的市场氛围所迷惑,与此同时,许多真正能成为十几二十年后的“书画大家”的艺术人才,现在大都在勤勤恳恳,韬光养晦。如果真的想找到他们,就需要建立自己的书画朋友圈,多看展览。这样,慢慢提高自己的眼界,做真正懂书画的人,逐渐成为圈中人士后,再去收藏真正优秀的作品。

追捧“名家头衔”是收藏误区

经验也告诉我们,在发掘有价值的书画作品时,一定要遵循收藏的两个首要概念:一是消费文化,提高自己精神层面的文化价值;二是保值增值的投资价值。而有继承、有创新的作品,才是真正有消费文化和投资价值的艺术品。从实际情况看,当今的中国书画家确实多如牛毛,“书画名家”争先亮相、博人眼球,“书画大师”满天飞,鱼目混珠。加之整个国民艺术素质还待完善,书画的欣赏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大多数盲从的收藏者对于哪位画家的作品真正具有艺术生命力和收藏升值的潜力了解不深,造成书画投资不辨好坏,只看名头大小,价格高低,这又为本来就不怎么健康的书画市场雪上加霜。而我想说的是,收藏书画作品不是看创作者的身份、地位。有觉察力的收藏者应当清楚自己的投资目的,你要买的不应当是“官帽子”,官帽子是会随时发生变化的,我们买的是卓越的审美价值。这一审美价值,可以从古往今来的书画艺术中横向和纵向中比较得来。我们看一件作品,不管它的创作者出身、身份、性别、种族、国籍、出生年代、创作时的年龄,我们只辨好坏、优劣,只认它的审美价值,这就是收藏的真谛。


张明弘老师写意兰花作品《茶兰》

懂得创作者才能收到精品

作为收藏者,既要会收,也要会藏。收的是民族艺术的精华,藏的是永恒不朽的审美价值。书画艺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其收藏价值的基本因素,名家之作也未必幅幅都是精品,如应酬之作、败笔之作、身体欠佳或是年事已高力不从心时创作的作品,便无法体现其应有的艺术水平,因而与精品的价值也大相径庭。每位书画家一生都有其艺术创作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书画作品,已经形成作者的风格,并能反映其应有的艺术功底和艺术水平。此时,作为合格的收藏者,就必须全面了解创作者的成长过程,真正走进他的作品。不要做盲目的收藏者,如不知收藏欣赏,更不懂艺术作品的质量,甚至不能感悟作品,与之产生共鸣,无法从书画作品中汲取精神层面的营养。这样的收藏者,等到将来只能哀叹,自己的苦心经营却只收得一大批劣质书画作品,等到十几二十年后,社会综合收藏水平提高之时,悔之晚矣。所以,最终的书画知识积累很重要。收藏家心中也一定要有一个衡量审美价值的尺度,掌握好这个尺度,你的藏品才会给你带来美的享受和增值的喜悦。

急功近利是书画收藏大忌

一句老话言简意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我们每个人的喜好不同,兴趣各异,不管是从当代入门还是从近现代开始,从事书画收藏都应避免急功近利的心态,积累经验,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而我们搞收藏,因为收藏的是作品的审美价值,所以我们的藏品是不分当代、近现代和古代的。谁创作的作品有审美价值,我们就收藏谁的。从古至今,有许多专家学者对美术史进行了详尽的研究,他们为我们梳理出了中国美术发展的脉络和谱系,他们的研究成果也就成了今天我们了解艺术家和判断艺术作品价值的参考。通过学习美术史,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个艺术家在整个美术发展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历史地位,以及他对后世的影响。艺术成就巨大、学术地位崇高、影响广泛深远的艺术家,他的作品在艺术市场上自然会表现不俗,被人们重视。现在,越来越多的收藏家和投资家已经开始沿着中国美术史的发展主线进行收藏投资。艺术史的发展需要时间的积淀,在当时因为一些非艺术因素而名气很大、价格很高的书画家作品,多少年以后不见得为艺术史所认可。比如近现代的“海上四任”,现在被艺术史和艺术市场认可的也就是任伯年。

大藏家必有鉴定鉴赏的深学问

要搞收藏,先要懂得辨真伪,再懂得辨好坏,这就是我们急需推广书画鉴定学和书画鉴赏学的必要性。收藏书画,首先遇到的就是如何鉴别真伪和怎样欣赏作品这两个问题。这也是鉴赏包含的两层意思——鉴定和欣赏。无论我们偏爱哪个时代的书画作品,都离不开相应的知识,因为鉴定真伪与欣赏优劣都需要提高自身的书画鉴定知识。由于时代的发展,像纸张、印色、装裱式样等这些工艺也

在不断地变化而呈现时代性,比如书画用纸,历史上的名纸历代都有复制,但品质上已有很大不同。又比如印色,好的印色多用矿物质颜料制成,像上乘的朱砂、红宝石粉末等等,一般可以经数百年不变色。印色,不同书画家所喜欢的颜色不同,其中还有区分。假如是一位具有丰富鉴定知识的收藏家来鉴赏张大千的作品,起码会清楚他本人使用的书画材料都是定制的个人专用品,十分讲究且极易辨别,而这类常识对于我们去鉴定他的书画作品也有着极好的帮助。可以显见的是,书画鉴定绝非轻而易举之事。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名家书画的鉴定更非轻而易举之事,因为名气越大,需求量就大,其价必昂,伪作必多,有的甚至在其活着的时候就有伪作和代笔。正如真迹不一定幅幅均为精品一样,伪作也不一定件件就是劣品。因此在面对一幅书画时,首先应辨其真伪,然后判其优劣。

拥有平常心,才能识破炒作迷局

与几年前相比,如今想收藏投资当代书画作品,还是增加了不小的难度。首先是画价已经大幅度增涨,就以史国良先生的作品为例,2003年前后他的作品每平尺仅仅是两三千元左右,现在已经涨到每平尺十五六万元的价格,也就是说收藏一张史国良的四平尺作品也要五六十万元的投入。更有甚者,有些当代画家的作品价格已经达到了每平尺四五十万元,已经远远超过了前辈大师。快速增长的高价位无疑为当代书画收藏增加了风险。另外,当代书画家数量众多,未经过时间的沉淀和艺术史的淘汰,存在官本位现象,人为商业炒作、名不副实,赝品横行、鱼龙混杂等许多乱相,对投资者来说也犹如雾里看花,不知道哪些是真有价值的,哪些是滥竽充数的,这些都成为了投资收藏当代书画作品的难点,需要投资者有一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慧眼。有人提出当代艺术家的概念,如果他是一个时间界定的概念也无可厚非,如果他是为那些垃圾艺术品做噱头的概念,那就是我们收藏家所应该摒弃的。收藏家不应该受为垃圾艺术品做宣传的人所蛊惑。我们要练就一颗“平常心”,在鉴藏活动中逐渐修炼出平和的心态。面对一件藏品,只有心气平和才能慢慢品味其中的奥妙,这奥妙就在于你是否能觉察出作品的审美价值,也就是艺术价值。



张照兵四尺对开山水画《红叶清夏图》 

鉴定鉴赏要量力而行、步步为营

相对于当代书画收藏,近现代书画和古代书画的收藏则难度要增加很多,作品年代越久远鉴定难度就越大。我们这代收藏家收藏的古画绝大多数都是假的,我们现在的收藏家收藏的古画也绝大多数都是假的。究其原因,就是不懂书画材质鉴定学,只相信宣传。而拍卖公司拍出的、宣传的高价古画,绝大多数都是假的,这一点,请收藏爱好者绝对警惕、注意。目前,一个不可辩驳的事实是,近现代书画在拍卖公司拍出的也绝大多数是假的,以齐白石书画为例,拍卖公司成交1.6万余件,真迹不足1000件。因为上拍的齐白石作品有2.5万多件,私下倒卖的齐白石作品近10万余件,造假者还在不停生产,而齐白石一生留下的画不过1万余件,且有6000余件在各个博物馆、文物商店收藏、保存,所以市面上流传的齐白石绝大多数作品是假的。李可染一生画了1000余件作品,上拍了8000余件,真迹也就几百件。傅抱石创作了不足2000件作品,有1000件左右在博物馆、文物商店,而上拍的却有8000多件,真迹也就几百件。溥心畬上拍了2万多件作品,真迹也就200余件,很多成交价几百万的作品全是伪作……而对于平时连看近现代及古代书画真迹的机会都很少的收藏者来讲,从不曾“上过手”的

东西,现在又凭什么去判断一件书画作品的价值呢?当我们的知识和经验还不足以去应对眼前的作品时,还是要先暂时放一放。先学会去判断一个艺术家或一件美术作品的市场价值,才是一个好的收藏家或投资家应该具备的能力,也是搞好艺术品收藏的一个秘笈。

字画藏品给收藏者带来的最大益处,莫过于精神上得到的愉悦和心灵上获得的满足,这种心理上的回报,要远远超过金钱上的回馈。而欣赏的过程,即是欣赏者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对中国传统书画表现出来的艺术美的感知和理解,井由此引发想象和联想;进而与作品生产共鸣,使精神生活得到陶冶和升华,最终化为使人健康向上之动力的包括一系列心理因素在内的情感活动。尽管每个人的审美层次有所不同,但面对一幅饱含着智慧和激情的书画作品,无论是偏重干能引起感情共鸣的思想内容,还是偏重于其赏心悦目的表现形式,收藏者都应积极地去感知、去理解、去联想,以期获得心灵上的愉悦感,而决不应忽略和放弃这种高级的精神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