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名家 > 张道兴对年轻画家的建议:创作需要一种状态

张道兴对年轻画家的建议:创作需要一种状态

更新时间:2019-08-05 文章来源:集雅斋 文章作者:集雅斋 点击次数:1458

张道兴是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专职画家,当代著名画家、书法金石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张道兴形成了自己的笔墨方式与符号特点,质言之,是重表现、重意象、个性鲜明的水墨艺术原则。

张道兴对年轻画家的建议:创作需要一种状态。先要在技术上进行训练,打好基础之后,进入自主创作的自由状态。这种状态就高于一般的技术状态和创作状态。进入这种自由的状态,就会出好作品。技术用到好处,就会渗透精神、品格、情感,就不是纯技术的东西。画家一下笔,就应该有精神含量。



张道兴: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专职画家,当代著名画家、书法金石家。海军政治部创作室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解放军美术书法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第三届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艺术委员会委员,书法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友联画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文联书画艺术中心理事,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美术创作院创作研究员,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院部委员,西泠印社社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多次担任全国、全军美展评委。

张道兴四、五岁的时候就开始画,并且特别爱画。纵观其绘画历程,以80年代中期为界,明显地分为两个阶段:业余习画和专业创作。50岁以前打基础,60岁前后出成果,堪称大器晚成。

他早期的作品,淡雅素净、画面简练,多以青年女子入画,如《月上歌墟》等,女孩子们结伴出行,打理生活,找寻属于她们的快乐。画家认为,“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就是通过自己的作品把生活中一切物质的、实际存在的东西作精神和情感的真实转换与传递”。




以他那般善良淳朴的平民意识,与劳动者休戚与共,深情地讴歌《劳动者寿》 ,希望其作品能为他们带去一份快乐、一份祝福。那淡淡的笔墨,儒雅的线描所构成的一幅幅生活画面,把我们带进闲适祥和的生活情趣中,留连忘返,陶乎其乐。

早先,他对笔法的了解很含糊,认为笔法只是为着造型需要,没想到线在造型以外还有独立地位。

后来,他着重研究了金农和吴昌硕,从其线条、笔法中获得启发。金农的作品从头到尾贯以方笔,浑厚老辣。吴昌硕则以金文篆书入画,线条舒展活灵、力透纸背。

他的变法由书法引起。他自小写帖,以临摹颜体为主、中锋为主。有了求变、创新的要求,转而看了许多墓志、魏碑,尝试改临碑铭,且一改而为方笔,并把这一笔法带进国画创作中,书画互动,以笔法带墨法。

这是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发生于80年代中期。概括起来,画家重点做了两件事:一是笔法改变,变中锋为侧锋;二是调整色彩,入俗出俗。

借鉴民间的木版年画、壁画、剪纸、彩瓷等艺术样式中对色彩的运用,以此入俗,红黄蓝绿,大块着色,直接入画,中间很少过渡色。

古人作画,功夫用在画心上,往往四周放空,以求疏朗。受潘天寿作品启发,张道兴强调画满、画实、不留边角。同时多用飞白,调节画面疏密,使之满而不塞,雍而不堵。




张道兴多才,绘画、书法、篆刻皆有成就。如今,年过古稀的张道兴,在艺术的生涯上,又开始了创新。他说,在今后的日子里,他要在笔法、书法和画意上有所突破。

他的座右铭是“千方百计淡化环境,千方百计强化自己”。丹青之路虽如苦旅,笔墨书写的却是快乐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