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字画百科 > 什么是书法的“法度”,不懂这些你就永远是外行

什么是书法的“法度”,不懂这些你就永远是外行

更新时间:2019-08-17 文章来源:集雅斋 文章作者:集雅斋 点击次数:3140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是以文字为载体的书写艺术。既然是“书法艺术”就有法度的要求,而不仅仅在写字的层面上,写书法到底讲不讲法度呢?



其实即便是写字尤其是用中国特有的毛笔写字,从如何控制柔软的笔毫,来成功写好一个字,并且要有审美意义上的“好看”。因此,书写是一门特别讲求法度的艺术,所以叫“书法艺术”而不叫“写字艺术”。

“法度”即方法、制度,或者说是在写字时,这种“法”的运用需要把握尺度,既然有了尺度,那就形成一种了范式来规范书写行为。那这个法度是哪里来的呢?是从书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总结这一规范的人就是历史上写书法或研究书法的那些人,慢慢就形成了尺度,后来人学习前人的书写韭菜遵循了这一尺度,这就形成了传承,当然作为传承的一份子,我们也可以改变这一尺度,也就是创新。


赵孟頫行书《前后赤壁赋》

那么制定书写法度的根据是什么呢?大概你有三

一、实用性需要决定的文字结体的规范性。

如一个点,点在“大”字的右肩膀处就是“犬字,点在撇处就是“太”字,形成了不同的字,字不同因不同,字义就不同。

二、利用工具实现书写和保证书写效果的经验。中国特有的书写工具毛笔性软,可随意改换方向,就是所谓的可以八面出锋,可中锋行笔,可以侧锋行笔,要写出均匀的、圆厚的线就要正峰行笔,要先写出特殊效果的笔画就侧缝行笔,还可以提起来、按下去等等,所有在书法书写就有了“中锋”“侧锋”的讲究,写出不同形式的笔画,丰富书法的点画形式。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

三、保证一种“美”的效果。在书写实践中刚发现,毛笔中锋用笔比偏锋、侧锋用笔写成的笔画厚重、圆润,这是在篆书时期的一种法度,这种中锋用笔之美就为人总结成一种“法度”。然而,在写行草时,单纯的中锋用笔点画显得平淡,就有了偏、侧锋用笔,点画就有了不同的效果,所以“正峰取劲,侧锋取妍”也成了一种用笔形式,为人所接受,也就成了一种法度。

可见、法度都是为了顺利的视线书写、适应实用需要和取得某种艺术效果而逐渐形成,就成了一种规范被接受,传承下去。因为科举考试,须书写规范,就形成了文卷上字法“馆阁体”。包含书法基本点画的“永”字,就成了写书讲求力度和动势的法度“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

从法度的形成看有两重性,一种是保证实用性书写和实现艺术效果的一面,也有妨碍这个效果实现的一面,关键是看怎么正确的把握和运用。

正确的运用法度,不仅能有成功的创造,而且具有什么意义;反之,书写不讲法度或者把法度当了教条,就成了书奴,或者胡写乱花,又喷又射,也成了一种书法的一种。

写字尤其是书法必须有法,为了实现书法艺术创造,如果不能突破前人的窠臼,而纯粹为了在书法中展示前人的法度,那就是印刷机无疑。


赵孟頫像

赵孟頫的书法写得好,法度严谨,几乎是公认的,然而傅山却批评他说:“写晋尽用晋法,写唐尽用唐法,求自家法,一笔无也”。对赵孟頫后人也有不同的定论,从赵孟頫始复古风流行,重归晋唐之法,也有人说他没有创造精神,在书法楷书史上赵孟頫开创了“赵体”,不过不同的时代这种审美观也不同,才有了“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清尚质”的书法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