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名家 > 工写结合|徐乐乐笔下的人物意趣盎然

工写结合|徐乐乐笔下的人物意趣盎然

更新时间:2020-01-07 文章来源:集雅斋 文章作者:集雅斋 点击次数:1333

作为当代最炙手可热的中国画女画家,徐乐乐的画作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其所具有的与前人完全不同的,具有新时代精神的审美情趣。在她笔下的人物中,完全找不到刻意追求的写实状态,几乎每一根线条落在纸上都是为取悦欣赏者而为。

乐乐可以说是当代炙手可热的中国工笔画女画家,她有很好的书法以及笔墨功力,能工善写工写兼备,能恰到好处的将工笔与写意完美的结合,能将笔墨功力与情趣精确地传于纸端。乐乐生性风趣幽默、爽朗不羁,她笔下的人物都既有古人的笔墨情趣又不失现代感的幽默与风趣。




徐乐乐1955年生于江苏南京,1973年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学习中国绘画,1976年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毕业后到江苏农村体验生活写生。1978年进入江苏省国画院,擅长工笔人物,画法师承陈老莲。现为江苏省国画院一级美术师。

徐乐乐是“新文人画”的主力,但是她此前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儿童画的创作上,多次在儿童读物插图大赛中获得过好成绩。她最早知名的作品,是 1989 年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金奖的《聊斋》。虽然还是以插图面目出现,但这件作品已经奠定了她以后的风格基础,也是她艺术走向的重要标志点。

之后徐乐乐很快改变了以往给大众的印象,变成了一位纯粹的中国画家。她原本与儿童为伍的游戏情节,非常流畅地转移到对高人逸士的描绘上。她这么一转,却转出一片天,不仅风格鹤立、佳作迭出,而且行里行外都十分认同,成为传统人物画的代表。

徐乐乐的转折,与她融入“新文人画”的圈子有很大的关联,但根本的动因仍然是她对传统美学的认同。徐乐乐 1978 年进入江苏省国画院,其时众多老先生尚在,耳濡目染,时间久了,内心不可能不种下传统的种子。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各种新潮涌现,她也有过彷徨。

她在《学画手记》中写道:“我那易受影响的头脑受到了影响,画一些莫名其妙的上楼梯、下楼梯的人形,水墨乱泼,有眼无珠,等等。亚明先生不乐意了,他说,这里是国画院,不是西画院!当时不服气,想当反传统的英雄。可是后来自己熄火了。绕了一大圈,从玛格利特画到芭蕾舞,没找到立足点,又转了回来。”

这也许与徐乐乐先前画儿童插图和爱看侦探小说的嗜好有关,她非常着迷地揣摩古人日常生活的细节,但不过于在意他们行为的约束。表面上那些被画家随意经营的日常活动,反而给观众一种真实感。

当然这种事实不是说回归历史的真实,而是说画家对古人生活的揣摩得到观众对细节的认同。那些看似平常的行为举止,在徐乐乐笔下,除了有一番古雅的情调,还成为唱合古今的最佳图画。

当谈及绘画风格时候,徐乐乐坦言自己也想“现代起来”:“‘85’新潮的时候,我是多么想现代派啊,那时候个个都以为自己是毕加索,但到后来真正画出来的时候,我觉得我不是那样的人,我画什么东西都要拿一个外国的东西做参考,我自己没有感觉。

搞现代派我找不到形式感,找不着能成画的东西,更找不到自己的语言。那个时候自我失落得一塌糊涂。”几度探索失败之后,徐乐乐还是把目光转向了传统。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中一支特别的力量,女性艺术家的作品细腻、温和,具有独特的女性视角,创作的出发点很单纯,通常只是出于某个瞬间或某个事物的感动,没有太多商业因素的混杂或利益的驱使,作品面貌更加纯粹,创作与生活合而为一,因此极具艺术生命力。

作为“新文人画”派中的重要画家,徐乐乐以其清丽精致的笔墨,画古人、写古意、唱古韵、抒古趣,蕴藉着浓浓的画卷气。作为中国画坛引人注目的女性画家,徐乐乐正是以其与众不同且意趣盎然的画风,越来越赢得人们的喜爱。

她描写的历史典故,有:举案齐眉、西施浣纱、东方朔偷桃、庄周梦蝶、怀素书蕉等等,夸张的人物造型、不协调的人体比例以及大鼻子小眼睛的美人无不失画面的幽默感,但细细品来又不乏意趣。

笔墨表现得恰到好处,调侃俏皮的不温不火,既具有时代特点的装饰趣味,又能在画面表现上具有学术水准,即便只是这一点便足以在中国画坛占有一席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