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名家 > 书法 > 杨广馨书法作品赏析:神融笔畅 古朴典雅

杨广馨书法作品赏析:神融笔畅 古朴典雅

更新时间:2020-01-17 文章来源:集雅斋 文章作者:集雅斋 点击次数:2802

书法创作首先要传承。”临习古代名碑名帖是必走之路,而不能自己任意挥洒。中国书法有着几千年的厚重历史和沿革,“创新”绝不等同于随心所欲,任何书法家的书法风格都要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研究。而就杨广馨而言,他喜爱古朴典雅,有书卷气、文人气的书法风格。


杨广馨400.jpg


杨广馨字宗翰,号一蓬,别署积跬庐。1955年北京出生,满族。大学本科,曾就读于首师大书法艺术硕士研究生课程班,现供职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任艺术教研室主任,2002年获北京市首届中青年“德艺双馨”奖、“特级教师荣誉称号”。

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民进中央文化艺术委员、民进北京书画院副院长、清华美院客座教授等职。

菊花-700.jpg

杨广馨四尺横幅书法作品行书《菊花》 

书法家杨广馨先生长期在北京市教委、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市书协从事书法、美术教学的研究,他为人亲切爽直,从艺执著严谨,四十余年临池不辍,形成了古朴典雅、刚强劲健的优美书风。

杨广馨先生真草隶篆四体皆攻,其中又以楷书和行草书见长。从学书开始他就确立了“行必以正取胜”的途径,并将典雅隽秀的“中和”书风作为自己的追求。杨先生的楷书以峻利疏朗、遒厚精古的魏碑为主,并借鉴了欧阳询、褚遂良的细腻轻灵笔法,法度严谨,清雅劲峭,体现了平和静雅的韵味。杨先生的行草书博采众长,既有“二王”的韵致,又继承了宋、明的天真烂漫,结体宽绰而不散漫,疏密搭配得宜,行气疏朗明晰,气势贯通,展现了一种豪放、浑穆的情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墨梅-700.jpg

杨广馨四尺横幅行书书法《墨梅》

在长期的书法研习和教学中,杨广馨先生也总结了很多的学习经验和创作理念,这些经验和理念,既成就了他的书法艺术,也值得我们探讨学习。在杨先生看来,几千年的书法文化绵远流长,是当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因此,尊重传统、向传统致敬、向经典学习、与经典并行也成为当下书法家的学术根基和学习原则。他说:“在书法学习中,临帖是终身的事情,这样才能体会书法内涵,深入艺术精髓,从而写出古意。”但是一味的临摹经典只会让自己束手束脚,缺乏自我面目,在书法的学习道路上重要的是还要学会转换,将名家书法中的形状、结构、通篇气象整合借鉴到自己的创作当中,如此,自己的书法作品才能和古人接轨接气。

纵观杨先生的大量书作,既严谨又真率,既有法又无羁,尽管感情充沛,张力弥漫,却不恣意宣泄,外露气势。他认为:“当下书法家要始终以弘扬正统书风为己任,抵制狂怪,拒绝丑陋。当下充斥着的很多书写“花样”都是丑书、怪书、花拳绣腿,不但不严肃的对待和尊重书法艺术,还去丑化和戏弄传统文化,作为一个有担当的书法家,要摒弃那些歪门邪道,弘扬和倡导正能量。”在杨先生看来,除了对书法美学、书法史、碑帖研究、书学杂识的学习外,文学、音乐、建筑、佛教都是滋养书法艺术的重要门类,“书法不是写字匠,不断增强艺术修养,学习提升自己的文化内涵,才能不断突破艺术的模式化、套路化,从而实现艺术面貌的不断创新。”

憩平原别邸赠玄玄-700.jpg

杨广馨四尺书法作品《憩平原别邸赠玄玄》

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我们当下的书写形式、书体风格、书写体验也发生了很大的不同,笔墨当随时代,书法艺术和书写内容的演变,契合当下的社会发展也是不可回避的现实,艺术要为国家和人民服务也成为书法家义不容辞的责任。对此,杨广馨先生说,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多处引经据典,生动传神,寓意深邃,如“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等经典语句,对我们极具启迪意义。人民日报社还特别组织编写了《习近平用典》一书,从敬民、为政、立德到修身、笃行、劝学等方面,对国家治理、为官为政,乃至人们的自我提升都提出了指导方向。那么书法家在书写传统唐诗宋词的基础上,能否通过书写这些经典来辅助人们去领略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呢?其次,书法艺术也要进入百姓生活,一幅书法就可以成为艺术和普通市民的连接纽带,实现互相熏陶,提高审美层次。“书法不能是高高在上的艺术,而是顺应时代需求、百姓需求,反映当下生活状态的重要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