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画展 > “百花呈瑞”迎新春,南博推院藏历代花鸟画展——近百件精品勾勒半部中国花鸟画展

“百花呈瑞”迎新春,南博推院藏历代花鸟画展——近百件精品勾勒半部中国花鸟画展

更新时间:2021-01-14 文章来源:集雅斋 文章作者:集雅斋 点击次数:1794

2020年12月26日,南京博物院特别策划推出了“百花呈瑞”南京博物院藏历代花鸟画迎春特展,希望以此迎接崭新的2021年。

展览展出的近百件展品中,国宝级藏品频现,画作从宋代延续至20世纪,诸多名家名作勾勒出半部中国花鸟画史。展出的作品中超过五分之二的藏品系首次公开展出,构成此次南博展览史上最强大的花鸟画展出阵容。

在中国画中,凡以动植物为描绘对象的绘画,统称“花鸟画”,具体可细分为花卉、翎毛、蔬果、草虫、畜兽、鳞介等,画法则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等数种。

“花鸟画起源于唐代,发展于宋元,昌盛于明清。”此次展览策展人、南博陈列展览部主任万新华介绍说,作为传统中国画的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的立意,往往关乎人事。它既具有“识夫鸟兽木之名”的认识作用,又关注美与善的观念表达,更强调其“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张通过创作与欣赏表达人们的志趣情操与精神生活。“因为珍贵性,明代中期以前的藏品就很少与大众见面,此次展览中最早的藏品当数宋徽宗赵佶的《鸲鹆图》。”此画作中,三只鸲鹆,两只激烈相斗,一只在旁观战,鸟的毛羽蘸墨丝毛,淡墨渲染,表现出鸲鹆毛羽的浓黑深厚感,尤为逼真。攒聚的松针显露出颖锐芒尖。除了宋徽宗的真迹之外,元代李衎的《修篁树石图》是首次与大众见面。万新华说,元代文人画梅兰竹菊特别盛行,李衎是画竹名家,因其作品甚少、难得一见,故尤为珍贵。

从宋徽宗到元代李衎、倪瓒,从明代沈周、文徵明、陈淳、徐渭到包括郑板桥在内的清代“扬州八怪”,从徐悲鸿的“马”到齐白石的“虾”,从国宝藏品到代表重要艺术流派的艺术作品……此次展览以时间为序,通过四个章节,为观众送上了一场“百花呈瑞”的艺术盛宴。

元、明以来,花鸟画不仅是自然景物的模写,而且是人格化的象征,画家们往往利用比兴、题跋等手段自由地传达各种复杂的、丰富的情感。万新华介绍说,就绘画史发展而言,所谓“黄家富贵、徐熙野逸”“林良写意、吕纪妍丽”,所谓“墨花墨禽”“勾花点叶”,又所谓“青藤白阳”“常州画派”“扬州八怪”“海派”……浓缩地勾勒出花鸟画发展之路,可谓浩浩荡荡、绚丽夺目。有曰“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又云“百花呈瑞,岁朝迎春”,大自然的花、鸟、草、虫等灵动生趣,让花鸟画的表现内容更加丰富,蕴含生意。“每个来看展览的人,都能从中各取所需,找到自己所爱。”万新华说。

为了丰富大展,南博打破平面化呈现的局限,在展厅中设置诸多独立展柜,以瓷器藏品呈现花鸟画作之美。“这些瓷器的纹样,也体现出一些宫廷趣味。”万新华解释说。

中国的文人喜欢以创作“百花图”或雅集合作“岁寒图”的方式来迎接新年。所谓“岁寒图”兴起于宋代,盛行于明清,一般写生冬天不易看到的花卉、树木等,寓意春天将至,增加节日气氛,故与传统“岁朝图”类似。据记载,清代每逢新春将至,宫廷画师们多要按时呈交“年例画”以供宫室春节点缀之用,擅长绘事的皇亲贵胄、翰林词臣们也往往以进画的形式向皇帝恭贺新禧,甚至皇帝本人也会举行“开笔式”,亲绘“岁朝图”,以表达新年的喜悦和对来年的祝福。

“这些都不是同一季节存在的花,是画家的想象,所谓‘百花’其实是一种意象,表达一种吉祥之意。”万新华介绍说,“我们也希望通过这样繁花似锦的方式,向公众奉献更精彩的文化产品,在特殊的2020年即将过去的时刻,携手一起迎接更美好的新年。这也是我们博物馆人对社会的一种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