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名家 > 书法 > 书法,一场永不谢幕的青春 ——杨科云书法创作自述

书法,一场永不谢幕的青春 ——杨科云书法创作自述

更新时间:2021-05-22 文章来源:集雅斋 文章作者:集雅斋 点击次数:3426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写杨科云

文/王志安

“黑马”一词对于科云来讲早已经是过去式了,作为当代书坛80后书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从早先 “全国商业展之王”一跃而成为如今的国展大户甚至问鼎兰亭仅仅也就短短的几年时间,用这么短的时间就达到了一些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都未企及的境地,让人不羡慕嫉妒恨实在是说不过去的。

 杨科云书法《终南别业》

2016年底,我们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的二十二个朋友在一番胡说海侃之后决定成立一个很松散的组织,名曰“墨社”,科云是这里面非常年轻的一个。看着他的名字频频出现在各大展赛名单,大奖拿到手软的时候,墨社这帮损友格外的开心,因为又有大红包可以抢了,第二天的早餐费又有了着落。“祝贺,发大包吧!”一度成为墨社微信群里出现最频繁的句子。大家是欣喜的,而科云是谦逊的,他在自己的学书感言里写道“余自幼喜书,日侵月染,廿载有余。今已而立之年,自知资质愚钝,获此殊荣,幸甚至哉!然喜极之余,更当自我勉励,扬长避短,继续前行。”一个80后的小年轻在众多大荣誉面前能做到这样的宠辱不惊是难能可贵的!

新时代的书法繁荣发展给予了我们这些基层文艺工作者更多崭露头角的机会,如锥之处囊中其末乃颖脱而出。锐意的锋芒须特立的天资与艰苦地磨砺并行,一把无上大快刀其材质必定不是凡铁,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科云的成功绝非偶然。明代项穆的《书法雅言》中亦云“书之法则,点画攸同;形之楮墨,性情各异。犹同源分派、共树殊枝者,何哉?资分高下,学别浅深。资学兼长,神融笔畅,苟非交善,讵得从心。”天资有高下,学习有浅深,天资很难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但是学习的刻苦与勤奋是可以量化的。我和科云经常在一些场合中碰面,观其书写腕转指使举重若轻,信手拈来挥运自如,恢恢乎其游刃有余地,就会明白他平时下了多少功夫,古人云:盖有学而不能,未有不学而能者也。真凿凿之言。

科云以小楷、行、草三体名于世,我一直觉得小楷是独立于篆隶楷行草五体之外的特例,不能简 单粗暴地说楷书分大楷中楷小楷,作为实用性极强又出现年代很早的书体应该有其特殊性。科云小楷 徜徉于魏晋之间,钟繇的含蓄内敛、敦实静穆与王羲之的温润淳朴、自然洒脱,又兼具晚明诸家小楷的奇崛遒丽,这么多元素融为一体并初具个人面貌殊非易事。近年来独步书坛的行草书是其制胜的法宝,以二王一脉为基底,旋转圆畅流注盘纡,又辅之以宋元明诸家之长,苏轼米芾赵孟頫董其昌等皆诉之于笔端,或顿挫沉郁如崩山之石,或悠扬翩跹似欲翔之鸟,“字如其人”在科云身上表露无遗,字写得好人又长得帅,老少咸宜、男女粉丝无数,墨社诸人经常群起而殴之也是合情合理的。这次十二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三体全中,古文字班篆书优秀作业都是其不安于现状、不断进取求变的拳拳之心的表现。

“不为尘情所蔽,才称水镜之才;倘以气焰相高,终倚冰山之势”,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通畅而便捷,也更容易听到一些盛誉之词,然科云虽很年轻却并不浮躁,曾自撰联“笔下小天地,胸中大乾坤”,以其聪颖之资、谦逊之态尚浩渊之学,如能于书法之外掇取珠玉, “表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当翘首可待也!

杨科云书法《卜算子·咏梅》

书法,一场永不谢幕的青春

——杨科云书法创作自述

书法,是一场永不谢幕的青春……

试问谁的青春不曾迷茫过,书法创作如同青春,一次次迷茫与不知所措,才换来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与进步,青春不怕犯错更不怕失败,书法亦是如此,且行且珍惜。

2010年的五月,世博会在上海成功举办,嫦娥二号位星发射成功,而同年的夏日,我背上行囊,踏上了南下深圳的列车,开启了全面接触社会的人生旅程,那一年,我毕业啦!那些发生在青葱校园里美好的的青春故事被串成一条线,只剩下长长的回忆。

我步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是负责生产车间的产线效率提升,与书法毫无关系,工作时间用没日没夜来形容最恰当不过,生活忙碌而充实,充实到可以没有任何想象和理想,忙碌到可以不用花钱,因为根本没时间,但我总认为人还是要有理想和追求,万一实现了呢?

书法于我,如同青春,从未离去,那时每天最美好的时光往往是在夜深人静,室友们已经深深入睡,我点起蜡烛开始我最喜欢的生活方式,随意挥毫几笔,临临古帖,亦或是抄抄书,无意于得失与好坏,享受着笔尖划过宣纸的那种沙沙声,它们与心跳很近很近。忙碌的生活节奏让我对那个仿佛可以自由翱翔却又所知甚少的书法世界充满着美好的想象,梦总是美好的,让人充满希望。

2011年的春天,我投下第一份稿件,湖南湘潭举办的全国第三届齐白石书法作品展,同年相继参加了全国第三届西部书法篆刻作品展,两件作品都是夜深人静时写的,也是夜深人静时趴在地上用浆糊粘贴的,那时会在作品的四个角上点上四根蜡烛,进行“祈祷式”的拼接。很幸运的两件作品都入展,这可能就是我书法梦的开始,有人说:“书法一开始就是玩,自己玩玩无趣了,就找人一起玩,直到一起玩儿的人越来越多......就有了全国书法展”,后来我才知道古人习书也带“玩”意,他 们把玩在信札、题跋、文房等相对小范围的空间维度,他们的玩,在于“味”,是书法艺术本体的 “味”,是写到位后的味道的“味”,赵子昂说:学书在玩味古人法帖,悉知其用笔之意,乃为有益。”我的书法之旅可以说是从“玩”开始。

年少轻狂的我因为受不了没日没夜的加班,也可能是因为厌倦了快节奏下的生活方式,毅然选择了继续南下,甘愿在一个悠闲的、慢节奏的小城市生活,选择一份薪资不高专业也不对口但相对悠闲的工作,细细想来最诱人的也就是这个“悠闲”了,艺术创作是需要悠闲需要灵感的,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那种“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的”闲,这个闲也成了我平日创作的主要艺术表现和追求,以自然书写为上,于自然中寻求真意,若能技道并进,艺文同辉,方才绝妙。然而如何让这个真“闲”化用于心,跃于笔端,融入作品,这是我一直在思考和尝试的。

杨科云书法《陋室铭》

书法对于中国人而言,是一们艺术,更是一种情怀,需要理论知识形成体系化的支撑,需要才情悟性的发挥,更需要个人修为和文化素养来涵养。刘熙载言:“书者,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如其人也”,在技法上升到一定高度时,更加需要生活中的感悟来激发创作灵感,经历多少事,感悟多少理,不是绝对,但可以是相对的,陆游言:“功夫在诗外”。

2011-2014年,我虽日日临池,但受“时风”影响很深,几乎没有自己,心酸与苦恼,唯有自知。我想这也许与书家是否真正深入传统,对经典的理解多少,对共性和个性的把握如何等密不可 分。书肇乎自然,这个自然,这个闲意也许一直就埋在我的内心深处,只是我从来都不曾在意和发掘它。

2014年底,我开始从泛泛的临摹转向深入古帖,精准临摹,为自己梳理了一条从古到今的长途跋涉之路,只为找到那个可以契合内心想法和审美追求的点,我很幸运,在此期间得到很多良师益友的点拨,也有过一些看起来还不错的成绩,但我始终警醒自己,每一次创作努力做到全新的自我展现,追求那一瞬间的感性发挥,清空所有的所谓成绩,单纯创作,以手写心。

在此期间,也常遇到瓶颈,但我坚信遇到瓶颈是好事,说明又有机会进步,遇到瓶颈,很多人选择外在的突破方式,而我选择试图从内打破,回到经典中找答案,反复重复。“鸡蛋从外打破是道菜,而从内打破却是生命”,温故而知新,从内打破才是蜕变,我渴望这个蜕变,也在努力追求这个蜕变。于是开始从晋唐入手,以理性状态的《集王圣教序》为字形基础,寻求二王一脉的字形变化规律,再从晋唐一脉乃至宋代的手札中找寻技法元素,感悟自然书写之魅力,古人手札是我汲取营养最多的地方,如果说中国书法艺术精神是中国人文精神的重要维度,那么手札则是一种超越形式进而直指心性的艺术,它总能在流动的线条和自由的布局中展现出人的内在情思。历史上每一卷书札珍品都提示着文墨兼优的人性深度,都向我们叙述那个世界的故事并使我们发现自己生命的意义。我喜欢那种可以留住诗意、彰显生命意义和抒发人文情怀的作品,也许这就是那个可以契合内心想法和审美追求的点。

今天我们能看到的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苏轼、米芾等大家的大部分作品都是书札、便条等,寥寥数字却精彩万分,常常是“君家两行数十字,气压邺侯三万籖”。他们都在努力以一种有艺术感的随机态度对待字形变化和自然书写,使书法作品通过线条的起伏流动,点画的粗细、曲直、干湿等变化,通过轻重坚柔、光润滞湿的墨痕,传达出自我心灵的情感意绪。东坡先生言:“吾书臆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无法即是自然之法,手札强调“意”,即是指书家的心性情感对于书法创作的重要性,书法是可以表现人的内心的喜乐和意绪情操的。然而这种“意”又必须融入书法的笔墨之中,才能使书法作品真正“气韵生动”。

我于书法,如对青春,努力尝试,不断向前探索,错了对了也许都不是最重要的,关键是要保持努力尝试和敢于犯错的勇气和信心。

书法,是一场永不谢幕的青春,青春永在,不负韶华。

作者简介

 

杨科云

吾心斋主。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北京人文大学书法学院客座教授、江苏建筑学院客座教授,北海市书法院院长,北海市青年联合会常务委员,北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广西海兰亭书画院院长,中国书协第五期“国学修养与书法”中青年书法创作骨干班成员,文质兼美-中国书协培训中心首期文化素养研修班学员,2018鼎甲·古文字艺术创作研修班优秀学员,北京水墨基金提名广西十大青年书法家,浙商书画院艺委会委员,墨社社员,海门印社社员。

作品入展第六届中国书法兰亭奖(57名之列),楷、行、草三种书体同时入展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仅8人),获第三届册页书法作品展评委提名作品,获四届西部书法篆刻作品展优秀奖,获五届西部书法篆刻作品展评委提名作品,入展“源流·时代—以王羲之为中心的历代法书与当前书法创作学术展”,入展“现状与理想当前书法创作学术展”。入展中书协主办兰亭展、全国展、中青展、单项展等40余次,入展获奖其他展览200余次,2015-2016年期间曾连续13次在全国商业展中获最高奖。

专题介绍和作品发表于《中国书法》《中国书法报》《书法报》《书法导报》等刊物,书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绍兴博物馆、兰亭书法博物馆、成都杜甫草堂、马鞍山博物馆等机构及个人收藏。

曾在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第五期“国学修养与书法”中青年书法创作骨干班、中国书法家协会培训中心主办的“文质兼美”中国书协培训中心首期文化素养研修班、古文字博物馆主办的2018鼎甲·古文字艺术创作研修班、三品美术馆主办的第五届高研班学习。

参与广西书法艺术作品展、纪念袁崇焕诞辰书法作品展等10余次展览评审,担任评委。 受邀在河北美术学院,北京人文大学,广西艺术学院,江苏建筑学院,岭南师范学院,湖北理工学院等多所高校举办书法讲座。受邀在成都、雅安、眉山、昆明、丽江、大理、曲靖、玉溪、昭通、威信、合浦、南宁、广南、武汉、黄石、深圳、新疆、北京、石家庄、西安、宝鸡、百色、贺州、藤县、梧州、玉林、湛江、长沙、湘潭、潍坊、青岛等多地举办公益讲座或书法展览。

曾获广西花山文艺奖,广西文艺创作精品奖、先进个人,北海市文艺创作先进个人,北海市书法创作突出贡献奖等政府奖励,2019年个人书法工作室被授予“兰亭书法名家工作室”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