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字画问答 > 黄宾虹的这段话对当代书法带来了哪些影响?是丑书找到依据了吗?

黄宾虹的这段话对当代书法带来了哪些影响?是丑书找到依据了吗?

更新时间:2022-06-11 文章来源:集雅斋 文章作者:集雅斋 点击次数:1184

黄宾虹曾说:“就字来说,大篆外表不齐,而骨子里有精神,齐在骨子里。自秦始皇以后,变而小篆,外表齐了,却失掉了骨子里的精神。西汉的无波隶、外表也是不齐,却有一种内在美。经王莽之后,东汉时改成有波隶,又只讲求外表的整齐。六朝字外表不求其整齐,所以六朝字美。”

黄宾虹的这段话意思是很明确的,他认为,大篆在外表上看来是不整齐的,不像小篆那样,排列整齐,笔画粗细一致,就这两种书体比较的话,大篆的美是在骨子里有一种美而存在着,隶书也是一样的,西汉时期的古隶,虽然不像东汉外表整齐那么美,但它的骨子里也是有一种美,六朝的碑版书法也是同样一个道理。总之,那些外表好看的书法,骨子里并不一定具备气质上的美。


黄宾虹是近现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他在绘画上非常讲究用笔用墨,因此他的绘画作品往往是一片黑,有人就把他的绘画作品叫作“宾虹黑”,在世的时候,有很多人看不懂他的画,黄宾虹就说,等50年以后就会有人看懂了。当然,黄宾虹虽然是以绘画而出名的,但据说他每天都要临摹古人书法作品,这个目的就是为了给绘画找到合适的用笔之法。其实,如果单纯地看他的书法作品,也是独具一格的,尤其是他在大篆金文方面所创造的书写风格是值得学习的。

当一些人看到黄宾虹的这段书法观点后,就一下子觉得,难怪当代写丑书的人很多,难道这是找到了写丑书的依据了吗?而写丑书的人都是在寻找书法骨子里的精神吗?如果按照黄氏的观点来看,那么,小篆、唐楷等就不值得去学习了吗?写了那么多年的唐楷,难道都走偏了吗 ?其实在我看来,黄宾虹的上述观点,只是谈到了一个书法的核心问题,那就是书法的境界精神。

现在,人们往往把写字和书法作出了一些区别,最明显的就是关于楷书的书法艺术性问题。例如,一些人认为,当代书法名家、楷书专家田英章,他的楷书就被很多人指为写字专家,因为他们觉得“田楷”当中缺乏书法的境界精神,没有骨子里的美,只是字的外表看起来跟打印机打印出来的一样,这最多只能叫写字。而对于其他一些书法名家所创作的作品,则是同样按照这一规则来衡量的。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要问,究竟什么是“骨子里的精气神”?对,这个问题是我们所要探讨的核心问题,也是区别写字与书法的根本问题。

骨子里的精神,就是融合于血液、骨髓里的一种审美表现方式,黄宾虹为什么要列举那些不成熟文字的书体来说书法的境界?其实,我们仔细分析一下,就会感受到,大篆、古隶、六朝书法,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自然、质朴、古雅、朴拙,不带有任何修饰限制,就像是当时古人随意所写的那样,更不像小篆和东汉隶书,对书写都作出了规范性限制,一旦有了这个要求,书法也就失去了它的本质之美。


以小篆为例,秦朝虽然统一了文字,这对于以前七国文字各行其道的书写所带来的不便是很有好处的,从此以后,人们就会按照规范写字,易于辨认,易于流通,这是文字识辨功能的主要特征,但是,单纯就书法来说,它却同时失去了骨子里的精神,每个人经过练习以后,都可以写出这种外表之美,但想要表现出质朴、自然的感觉,并不一定都能做到。这也是有些人说的,田英章先生的楷书功底是没得说,但想要表现出书法的精神来很难,是一个道理。

文字一旦得到规范书写,外表的造型上就有了限制,在书写中,人们顾及了外表整齐,自然也就忽视了内在之美,这是肯定的事情,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培养一个孩子成长,有些人“散养”,有些人“圈养”,这两种培养方式,也得到一些专家的实验数据,他们证明,“散养”出来的孩子,想象力要明显高于“圈养”的孩子,散养就相当于大篆,“圈养”就相当于小篆,有严格的规范要求,如此一来,孩子的启发、想象力自然就会得到压制了。

当然,散养并不是不能遵守规范,它也要在一定的时间、空间里按照一定的规范去遵从,就像书法一样,没有坚实的传统基础和笔墨功夫,如果想要表现“骨子里”的精神境界,也是空想。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