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名家 > 花鸟画作品(吴博榕工笔画赏析)

花鸟画作品(吴博榕工笔画赏析)

更新时间:2022-07-28 文章来源:集雅斋 文章作者:集雅斋 点击次数:1045

“艺术底活动,是对于事物之心赏或心玩。心观只是观,所以纯是理智底;心赏或心玩则带有情感。”对于自身画作情感的输出是我一直尝试想表达的重心,所以面对景物我时常保持游玩的心态,希望能感受到它最为突出的特点,我也希望自己创作时紧绕着最初的情感体验,让观者得以直接感知。

吴博榕:生于汕头澄海。201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学士学位;202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学院,师从陈少珊教授,获硕士学位。

2012年,作品《兰花》、《红与绿》留校收藏。

2013年,作品《愫》藏于三彩画廊。

2021年,作品《清研疏影》入选“光辉历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广州美术大展。

2022年,《清研疏影》、《红妆拾翠》、《期颐之年》登入《大芬美术》2022年第一期总51期。

博榕是一个性格较为率真、聪明也好学的女孩子,几年前曾跟过我们的写生课程,那时便觉得这个女孩有几分灵气,在她当时的撞水撞粉作品中,虽然青涩但笔法轻松,有一定的可塑性,乃可琢之器。虽然遗憾于没尽早踏上研学之路,但于工作之后能清晰意识到对中国画的热爱,从而勇敢地选择考研的这份勇气,实值肯定。在我门下学习过程中,一直认真学习中国传统艺术,加上本就有一定审美倾向且较有自我的审美视角,故而画面较呈现个人的风格。这次的毕业创作中,她选择了园林这一题材,园林乃最具民族特色的建筑,她能结合园林的特征与个人的感受,有相当明确的艺术表达。画面逐渐倾向中国传统绘画所注重的诗意性,是她研究生阶段学习的进步与突破。希望在之后继续求艺的道路上,能始终保持赤子之心,对古今兼收并蓄,创作出更为精彩的画作,成就自己的最终理想。

——陈少珊教授


闲居 · 中隐

文/吴博榕

古代画家们的生活方式不尽相同,最为有趣的是隐居的生活方式。隐居大致被分为“大隐”、“中隐”(或者称“半隐”)和“小隐”。

白居易认为“中隐”最为舒适。在《中隐》诗词中,这样写道:“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不劳心与力,又免饥与寒。”

所以,在白居易看来“中隐”的生活状态是最为惬意。我在对古人隐居方式中了解到,可使隐士达到“中隐”般悠然生活状态的,园林最为适宜,它可居、可游、可赏,是闹市间的静谧之境;是隐士们对于生活与艺术热爱和追求的体现;是艺术家对于文化、艺术与人生的体悟与沉淀而造之所。它的这些特殊性,使得我们游于其中,就像畅游在古人的精神世界里。面对里面的每一处景,就像面对着一张张立体化了的古画,精妙绝伦。

去年10月份,为了更深入了解古人的居住场所,我特意去了趟苏州。疫情所带来的福利是,游客相当的少,这样使得我更能体会到居于园林中的悠哉。在游览园林时,我总是不由为其美而感慨,感慨古人造园艺术之高,布景之妙。每一转角、每一路径、每一景物,看似苦心经营,又自然和谐,无一不精。


而最为感触还是其“步移即景移”的特点,因此我围绕着这一感觉,将园林中最为常见的元素运用到画面之中,结合屏风的艺术形式,来表现这一情感体验。画面中的苍鹭就像是我自己,小心翼翼游于其中,生怕打破了整个园林的静谧。画面中两只斑鸠的自在之状,乃自身对于隐居园林的向往和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