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当代名家 > 袁学君山水画作品——华滋浑厚,奇拙苍润

袁学君山水画作品——华滋浑厚,奇拙苍润

更新时间:2022-09-13 文章来源:集雅斋 文章作者:集雅斋 点击次数:1375


袁学君:又名袁学军、袁君,号大羊。1967年生于广东,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山水画创作与研究方向博士、师从龙瑞先生。现为文化部艺术发展中心培训部主任、中国画创作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画美术馆馆长、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学术秘书兼办公室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清华大学发展顾问,深圳大学客座教授,广州大学中国画硕士生导师,中国书法院、北京大学授课导师。

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奖,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优秀奖等。多篇论文、作品发表于《美术》、《美术观察》、《中国书画》、《书画世界》、《东方美术》、《荣宝斋》、《中国文化报》、《中国书画报》、《美术报》等专业杂志、报刊。出版有《袁学君中国画作品集》(中国书店)、《大美中国——当代国画经典系列·袁学军卷》(江西美术出版社),《传承开拓·当代岭南中国画大展作品集——袁君卷》(安徽美术出版社),《中流砥柱·中国当代画坛名家画集·袁学军卷》(线装书局),《一线经典——袁学军卷》(江西美术出版社),《21世纪最具潜力画家个案研究——袁学军》(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袁学君山水画集》(岭南美术出版社)等个人画集。作品先后被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法国大使馆、丹麦大使馆、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华两岸文化艺术基金会、广州美术学院等国内外机构收藏。


一种书画,是心灵寄托,更是每个人需要观赏给予鉴定之体验,袁学君先生用情义加以抒情展示,则本身就是学识气魄。纵使看上去每幅作品回味无穷。

自我闭关,悟出其中之道理,是人自我修养一种仙境,把一切瑕疵加以打磨,尖锐变成圆滑,则是其中根本之所在修行,风、花、雪、月是人心豁达之意,便是开悟人内心淡定宽容与之结合所达到的效果。

浓厚笔墨,随之动荡起伏,犹似山峰塔尖矗立,形似江水连绵不绝,不惧一切困难重重,无形之中展示修养之气,书画创作中加入自身思想,把每一处画的绝妙风声,是一副良品佳作。从而赏心悦目,豁然开朗。

中国山水画写生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古人的山水画写生与现代美术(山水画)教学的写生概念并不完全相同,传统山水画中所讲的“图真”、“游观”、“留影”、“身及山川而取之”、“饱游饫看”、“搜尽奇峰打草稿”等等,其实都与写生有关,要求画家在自然山川中去悠游泉林、追求泉石笑傲的精神享受,同时用“目识心记”或“打草稿”的方法将自然之景记录下来。

发掘遮泯已久的“师造化”精神,以在写生实践中回归与重彰中国山水画写生学之真义,探寻中国画写生教学与实践之真蕴是袁学君先生一直以来的研究和追求方向。


近几年袁学君多次前往全国各地游、观、悟、记,写生采风,无论从巍峨雄壮、岩峦万嶂的太行山、泰山、华山、恒山,到婉约秀丽、青山如黛的桂林山水、罗浮山、南昆山、重庆山城,到自然质朴、古韵幽幽的惠州秋长客家围屋、湖北宜昌三峡、四川自贡古盐都,再到神秘悠远、沉雄厚重的广安神龙寨,最后到规模宏大、佛光沐浴的五台圣境。

自始至终都贯穿着“游观悟记”与“矿物质颜料在山水画写生中的应用”这两个他所研究的课题,他在不断的写生探索和融合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写生语言和艺术风格。

30余年的中国画写生研究与实践,袁学君先生将矿物颜料的运用与传统水墨画相结合作为研究课题进行多方位拓展,在实践中融入 “以色当墨、墨当色用”、“笔墨做减法、色彩做加法”的设色心得,拓宽了表现领域,作品焕发出独特的时代气息,在探索中坚守了中国画本体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