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近代名家 > 李鹤筹作品干净简洁,灵动秀美,满纸书卷气

李鹤筹作品干净简洁,灵动秀美,满纸书卷气

更新时间:2023-12-05 文章来源:集雅斋 文章作者:集雅斋 点击次数:786

李鹤筹先生的花鸟属小写意,擅半工半写,画风清新明朗,秀逸优雅,工细而不腻,写而无霸悍,平和淡远,满纸书卷气。所以,早在30年代初,李鹤筹先生就以他精湛的花鸟画名世,誉满京城画坛。

他上追宋元,继承宋元以来优秀的绘画传统,学宋画之严谨,元画之抒情,近师恽南田没骨画法,得华新罗之灵气,直接受益于天津画家张兆祥,尤以画芍药、八哥著称,有“八哥李”之美誉。


李鹤筹:(1891年—1974年)名瑞龄,字鹤筹,号枕湖,原籍山东德州,后迁居河北河间。1920年加入中国画学研究会,与刘子久、吴镜汀、马晋等同为金城学生。1956年在荣宝斋研制国画石色。1958年调入天津河北师范学院绘画系任副教授兼国画教研室主任,1966年退休回京。曾在燕京大学、北平艺专、天津艺术学院任教,曾任中国绘学研究会会员、湖社社员、大学教授、省政协委员、中国美协会员等。

卢沟桥事变日本军队进入中国大地,很多人开始迁移,而李鹤筹因为母亲生病而未离开,居留在日寇占领下的北平,以办画展、卖画和教画维持生计,家中经常断炊,生活极其艰辛困苦。

后来他流亡我国西南地区,辗转中越、中缅边境,尝尽可人世间的辛酸,这样的经历对于一个画家来说未尝不是一种历练。当然随着战争他也不断的迁移,途中亲身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亲眼看到了各地迥异的风土人情,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并且提升了艺术素养。

新中国成立后,李鹤筹的花鸟画艺术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的他也进去了一个全新的阶段,1954年加人中国美术家协会,成为京津地区一个重要的画家。

他以花鸟画名世,早年临张和庵,后刻意于宋元明清传统,长于小写意,成熟期笔墨在陈白阳、华新罗之间,尤擅没骨,生纸熟绢,全以笔墨点染而成,风格工秀文雅。教学严格认真。


在花鸟画当中,李鹤筹先生的画路很宽,甚至可以说是全能。他工笔、写意、半工半写皆可自由转换,斗方、六尺、八尺、丈二大画,也都轻松驾驭。

在技法上,他上追宗宋元,继承了宋元以来优秀的绘画传统。学宋画之严谨,元画之抒情,近师恽南田没骨画法,学华新罗之灵气。并融各家之长,亦工亦写,工细而不腻,写而无霸悍,平和淡远,满纸书卷气。

他画花卉用没骨之法,设色滋润淡雅,先蘸白粉,再调颜色,一笔下去变化微妙,再注水,注粉,使花瓣玲珑剔透,如含朝露,鲜活水灵。他画较大的叶子时,如葡萄、柿子、红叶、芍药等,则用写意之法,求苍劲润秀。

而画桂花、海棠、杜鹃、桃花等小叶,则比较工细。再看他画枝干,用笔苍劲老辣,或勾或皴,浓淡、干湿并用,多表现其用笔功力。

在写实与写意、造型与笔墨、意象与抽象、构图与意境诸方面达到和谐统一,使其作品干净简洁,灵动秀美,有清和隽永之气,而无艳丽庸俗之习。


此外,他画竹多用双勾或白描之法,略施淡赭色,或双勾填色,最后用其自制的颜料石绿、石青润然而成,再配合没骨花卉,更觉清新高雅,妙趣横生。

李鹤筹先生一生甘于寂寞,安贫乐道,潜心中国画的创作与教学,淡泊艺术之外的一切。不出版、不宣传、不卖画,因此,既少名,也无利,生前不见画册,死后无人搞遗作展览,连美术家人名大辞典的简介,也找不到,对于这样一位有成就的画家,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