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近代名家 > 方济众|夹缝之中卓然而立,形成自己独特的田园画风

方济众|夹缝之中卓然而立,形成自己独特的田园画风

更新时间:2019-11-25 文章来源:集雅斋 文章作者:集雅斋 点击次数:1356

在熙熙攘攘的中国绘画巨匠中,其中之一的方济众承传中国画“长安画派”而荣载史册,千古不朽。

方济众,一个在陕西名闻遐迩的名字,他为“长安画派”的创作指明了方向,也为陕西绘画艺术在全国的地位发挥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他的名字和他的功绩如同一面旗帜,深远地影响着当代画坛发展的未来。




方济众:(1923年6月-1987年7月)著名国画家。笔名雪农。陕西省勉县武侯镇(原老城乡)方家坝村人。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文联副主席、陕西省国画院首任院长。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陕西省政协常委。

方济众先生在艺术上是一个勇敢的创造者和挑战者。众所周知,在当时西安的画坛上,有着雄霸一时的两位大师,石鲁赵望云。石鲁才气横溢,勇于创新,画风别具一格;赵望云功力深厚,风格淳朴浑厚,对大自然有着独特的感受力。

无论是从技巧到创新两方面,两位大师都成就卓然,这就使与他们同时代的人在艺术上的创新带来了很高的难度,方济众先生正是在这种夹缝之中卓然而立,独辟蹊径,自成一家的。

受兄长和美术教师影响,方济众自幼学画。1944年于汉中普通高中毕业后,曾先后在中、小学任美术、语文教师。1956年随赵望云研习中国画。主要擅长国画山水,兼长书法诗文。

方济众先生是位重自然灵性的画家,早年受故乡的清风明月,巴山蜀水自然环境的心灵滋养,国画创作以反映陕西农村,牧区风光及建设场景为主,将传统山水变化成为现实生活形象为特征的朴素亲切感人的田园风景模式,形成自己独特的田园画风。

他的作品讲求 “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既讲求“以形写形”,又注重“神”的表现,寥寥几笔,就勾画出一个意境,呈现出一种崇高而绚烂的美,雍容恬静不乏哲思和诗意的存在,让大地泥土芬芳四溢。

1949年后任《西北画报》编辑室主任,西北美术协会秘书,西安美术协会秘书及创作委员会副主任。50年代在美协西安分会国画研究室从事创作。

“文革”期间,他全家“下放”回陕南山区。这种人生遭际丰富了他艺术中的内涵,在他那些描写林间鹿群、岩畔山水或陕北窑洞、黄土高原的写意小景中充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强烈的生命气息。

在近半个世纪的艺术生涯中,方济众的足迹遍布南海、东海、长江、黄河、西北戈壁滩、内蒙古草原、大兴安岭。他孜孜不倦,勤奋耕耘,勇于探索,为中国绘画艺术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声望誉满中外画坛,尽人皆知。

方济众语录:

赶时髦迟早会误了自己的艺术事业。自己的艺术就是以自己的个性特征而存在的。赶时髦的结果,便是经常去改变自己的面目和心灵,经常使自己处在飘飘然的浮游状态中,而不能固守心灵去对艺术做深度追踪。

新国画必须作到学古人而不雷同古人,学今人而不雷同今人,学洋人而不雷同洋人,自己的作品也不要雷同自己的作品。

在笔和墨的运用中,“水”起着重要的作用。笔和墨只有通过“水”才能把两者微妙的关系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笔精墨妙的境界。

潺潺小溪,不舍昼夜,尚能如海。点滴水珠,化为云雾,亦可蔽空。从一开始,增而大之,大而无外。从一开始,减而小之,小而无内。原子虽小,可以震天动地。宇宙虽大,静观亦览空无。

毛笔的主要特征是柔软而富有弹性,四面出锋、挥洒勾勒、皴擦点染、比较自如。在画家的操纵掌握下,在轻重快慢的运动过程中,写出画家所需要的形象。意率笔,笔率墨,墨化于消耗则分出干湿浓淡,然后在纸上展开技巧表现的无限空间。